前行路上,各人各有難越的牆,成為他們進步的障礙。她的稿齡超過四十,文字通順,內容平正。她也出過兩本文集,都是自資。沒想過暢銷,主要用來分贈親友,也給自己留個紀念。
在我有份做義務編輯的社團報上,她擁有一個專欄,另外還發表一篇散文。當所有作者都用電腦打字傳稿時,她的稿仍是寫在原稿紙上。要找義工幫她打稿。這就多了一重工夫。
也曾多次鼓勵她學習用電腦寫稿,最簡單的莫如手寫版,幾乎不用花時間去學。她也曾姑且應允,卻幾年都沒有實行。
另一位女作家,運用電腦沒有問題,參加了一個文學社團。社團裏的活動,包括開會、研討、朗誦,都以普通話進行。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會說會聽普通話,卻有幾個堅持說聽不懂粵語。
或許因為她語文天分是欠缺了一點,她的普通話實在差勁。廣東人可以明白六成,外省人最多聽懂一半。
這就形成她在文學工作上的障礙。在朗誦會上她的作品要請別人幫她讀,往外地交流,她可以同往,但發表論文也要別人代讀,更無法進行討論。
最近她出版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新書,一家電視台想邀請她訪問,有利宣傳。可是節目要講普通話,成為難題。
面對前進路上的牆,是無法繞過的,只能老老實實下苦工去學習。電腦如是,普通話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