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味覺觸發 《三城誌》以舞入饌

時間:2018-01-09 03:15:46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舞蹈團駐團導師謝茵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當舞蹈與食物結合,味覺將觸發怎樣的情感記憶?在香港、台東、首爾傳統舞蹈祭《三城誌》二月二日正式演出之前,香港舞蹈團在一月十三日於COBO HOUSE推出以《三城誌》為創作藍本的「CHA CHAAN」茶餐,並預先演出《三城誌》選段,屆時三位編舞家謝茵、布拉瑞揚和韓孝林更會現身份享三城的人文歷史、創作靈感和編舞逸事,讓觀眾從中品出三城味道。

  扇舞觸碰生命氣息

  檸檬撻,從作品《阿棲睞》出發,以檸檬鮮味牽引出土地的原始味道,配上圖騰造型,傳達排灣族原住民的部落記憶。泡菜鴨肉饅頭,味道層次豐富既辣又酸,濃烈的味道是思念也是憤怒,道出作品《憤怒的海─宇部之記憶》裏藏着遇難朝鮮礦工的故事。扇舞綠茶蛋糕,散發綠茶、杏仁、榛子香氣,源自作品《四季》中的扇舞,呼應草木山河、風與海洋,觸碰生命的氣息和質感。

  這個創意源於舞段本身的抽象性。香港舞蹈團駐團導師、編舞家謝茵對大公報記者介紹說,以舞入饌是為讓觀眾由最了解的食物進入,認識人與城市關係,感受舞段所表達的抽象含義。《三城誌》的三個舞蹈─《四季》來自香港舞蹈團、《憤怒的海─宇部之記憶》來自首爾編舞家韓孝琳(Han Dance Project舞團)、《阿棲睞》來自台東布拉瑞揚舞團,均承載各自的記憶。

  《四季》由謝茵編導及編舞,舞段構思貼合香港這座節奏飛快的城市:「這個城市有很多東西走得好快,但它們是留在心裏的,只是你沒有時間去打開,需要花點時間慢慢坐下來,去看到自己。所以我反而想做小到能看清所有事情的作品,四季其實在一天中就能經歷熱、寒、失落,冷暖自知,每季由一至兩段舞蹈展現。」

  配樂使用了Max Richter版本的《四季》,不同於原作華瓦第(Antonio Lucio Vivaldi)呈現的當下感,謝茵覺得Max Richter版有點像是憂傷地回看。在她腦海中回放的卻是安徽傳統舞《花鼓燈》的片段:「我一聽這個音樂就有《花鼓燈》的感覺,而且《花鼓燈》注重下肢步伐,腳底下動作多變,隨着音樂一直推着你往前走,就像是在香港,人們步履匆匆的感覺。」

  「未經打磨」的「阿棲睞」

  個人記憶與集體記憶交織存在,三城具有傳統與現代、東西文化碰撞的相似可能性,這次的《三城誌》交流舞台的三個舞段卻沒有刻意發生關聯:「因為生命的力量是人的狀態,而不只是環境。觀眾通過看三個城市的脈絡,自己會發現其中的呼應。」「阿棲睞」在台東排灣族語中指石頭,石頭搭建了族人的房屋,被認為是人們基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作品《阿棲睞》將展現一段具有凝聚力的原住民舞蹈,表演者中的很多不是專業舞者,通過手牽手的唱跳形式表現情緒狀態,似「未經打磨」的「阿棲睞」。《憤怒的海─宇部之記憶》同樣關於記憶,謝茵形容作品給她的印象是,韓國舞者很能運用傳統去敘事,表達自己想說的話。

  香港、台東、首爾交流舞台《三城誌》,將於二月二日至四日在葵青劇院演藝廳上演。相關活動還包括二月三日的演後藝人談,以及即日起至一月十三日截止的攝影比賽。「CHA CHAAN」茶餐報名詳情可登入facebook「香港舞蹈團」。

  圖片:香港舞蹈團提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