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迎來了小寒節氣,天文台也預告即將有冷空氣南下,這幾天大幅度降溫,可說是應了節令。
小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小寒前後,寒潮冷空氣活動頻繁,會造成氣壓、溫度、濕度等氣象要素的劇烈變化,人們往往難以適應而感染各種疾病,因此這個節氣的養生目的,就是要做好防寒防病的準備。
進入冬季寒冷季節,容易導致生病的邪氣為寒邪(屬陰邪),中醫認為對抗陰邪要養護陽氣,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適當的進補,如根據體質寒、熱、虛、實去進食適合的湯水、熱粥,既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儲備能量增加抵抗力,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
近日從病人及友儕獲悉其家中皆有老人家突發中風離世。他們都問到:在冬天寒冷氣候,為什麼心腦血管病特別容易引發?
冬季氣溫低,特別是遇到大風降溫天氣,寒冷會刺激人體血管收縮,從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容易增加心臟負荷。此外,冬季因排汗減少,飲水量減少,水分攝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這些都是冬季中風高發的因素,且中風常起病急驟危及生命,特別是中老年人,是中風的高發人群。
本周氣溫持續走低,首先特別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長期病患,濕寒的天氣容易誘發或加重腦梗塞、動脈硬化、腦出血等腦血管疾病。尤其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人群來說,如果不注意防護,有可能引爆腦血管裏的「定時炸彈」,如果搶救不及時甚至會誘發猝死。
對於老人家來說,隨着年齡增大身體機能衰退,加上部分老年人原本就存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狀況,如果不注意調節飲食,注意鍛煉、調整生活習慣,在冬季腦血管疾病發病的機率會更大。
這類疾病的主要症狀表現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以至於半身不遂。尤其是到了冬季,老年人肢體靈活度降低,遭遇腦血管疾病出現猝然昏倒、摔倒等狀況,如身邊沒有親人及時發現協助,極易造成二次傷害,造成高致殘率及危害生命。
在這裏要提示一下作為子女者,家有老人家或年老父母獨居者,要加強對他們的關心和探護。為長者寒冬防病可從飲食方面調養,對有畏寒怕冷、氣短乏力等症狀的屬於氣虛陽虛的心腦血管病患者,可選擇一些有甘溫補益之功的食物,如羊肉、雞肉、桂圓、紅棗以及大豆製品等,煲湯及煮粥作溫熱食;而對於有性情急躁、手足心熱、食少、便乾、水腫等症狀的屬於陰虛內熱的心腦血管病患者,則可適當選擇一些有補虛、除熱、和胃健脾之功的鴨肉、豬瘦肉,以及百合、山藥、糯米和綠豆製品作湯粥溫食。
對於小寒這個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很多長者有恐懼感。不過,只要平時多加注意,就不用過於擔心。
首先調節情志。保持樂觀情緒,避免過於激動。做到心境平靜,減少煩惱,悲喜勿過。
其次須穩定血壓。必須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高血壓,定期檢查,確診後就應堅持服藥治療。
中老年「三高」人士,對腦梗塞的預防,很重要一點是不貪吃不大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