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最初建議欄名叫《微言錄》時,確實想到了「微言大義」這層意思,但也暗示着「人微言輕」。中國人一向很重視「言」,隨便舉若干古語為例吧,如「要言不煩」、「言為心聲」、「言必有中」、「言必信」、「信言不美」、「至言忤於耳」、「言必立儀」等等,都是對「言」的要求,可見「言」的重要性了。
中國人對「言」還有很多講究,如莊子的卮言、重言和寓言等等;至於微言,更是最深入民心的一種言說方式,連到了要表達不滿的時候,被鼓勵用的方法還是微言。「某某略有微言」這話意即指該某某對某事有點不滿,但也可能包含了該某某有委婉勸諫過的言辭這一層意思。
不知道有沒有社會學家研究過眼下這個微時代的特色。
現在已經是一個什麼都「微」的世紀了:我們有微博、微信、微信支付、微小說、微散文、微電影、微閱讀、微雜誌、微雕、微商、微電子、微創醫療、微生活、微媒體、微信息潮、微新聞、微觀研究等等流行的詞語,細分已是跨文、理、工、商、醫、社會科學等等學科範疇,在學術上足以創建一門「微學」了。可以說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見微知著的微時空裏。
《維摩詰所說經.不可思議品》中說到納須彌於芥子,後來白居易在《三教論衡.問僧》中提到刺史李渤以不符常識為據提出質問,智常禪師並沒有正面回應,卻以一段邏輯很高明的微言來反詰,使李氏頓悟。如果在今天,禪師可回答得更輕鬆,因為現實的例子很多。某意義上說,芥子可納須彌已經是個科學的和社會的大趨勢了。
近日人大通過了一地兩檢。「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李飛先生說的「一言九鼎」,事關大義,美哉斯微言。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從此時空距離又拉近了,我期待從香港坐高鐵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