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高中時因為家裏環境不好,故此和一班好同學借住粉嶺馬屎埔村的一間空置石屋,展開了兩年「同撈同煲」的生活,亦展開了三十七年「粉嶺俱樂部」的手足情誼。
「粉嶺俱樂部」有一位好大夫,那就是鄧宗毅醫生了。宗毅的媽媽就是那位借石屋給我們住的好伯母。宗毅低我一屆,是王肇枝中學的高材生,聰明伶俐,常常在唸完書後「撩」我們玩耍。高考完結後,他進了港大醫學院,畢業後成為外科醫生。我記得他曾經服務廣華醫院,後來到東區醫院就任高級醫生。宗毅兄多年無私貢獻公營醫療服務,主治不少外科手術。因為成績卓越,他晉升為東區醫院副院長,主管手術事項。二○一四年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受傷,亦由宗毅兄負責主理手術。曾在「粉嶺俱樂部」聚會中遇到宗毅,問他為什麼不到私營醫療中「搵大錢」,他回答說:「留在公營醫院,我可以服務更多貧苦病人!」令人感動。
另一位我認識的好大夫是王毅翔教授。王教授是海歸派,約十年前從英國回流至香港,在中文大學醫學院任職影像及介入放射學副教授。因緣際會下,筆者認識了王教授,只覺得他是謙謙學者,沉默寡言。但是,聽聞他是診斷醫學(Diagnostic Medicine)的高手,尤其精於磁力共振(Magnetic Resonance)技術,對於骨科、癌症及腦病等診斷甚有專長,被中文大學誠聘回港研究及教授學生。除了大學研究外,王教授亦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負責診斷病人,拯救不少及早診斷的病人。認識久了,才發現王教授也是文青,著作的科學文章甚有文藝氣息。他的太太是英皇特許會計師,同時亦是文科出身,文章寫得甚佳,現主管某國際醫學期刊。
無論醫院或醫學院,宗毅兄及王教授都奉獻了他們的專業及愛心給病人,尤其是貧窮的一群,多麼可貴可敬!羅富齊特此向二位好大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