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張國榮與梅艷芳主演的電影《胭脂扣》堪稱港片經典 作者供圖
近期內地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大熱,節目中章子怡的演技與犀利點評引起了各方的關注,有人讚好,自然也有人批評。但最讓我關注的卻是節目中她對香港經典電影的再度演繹。
徐克導演的《青蛇》太過唯美,絕非短短的綜藝能夠呈現出來的,即便是「國際章」顯然也只能在短暫的時間裏表現出當年張曼玉的些許皮毛罷了。對比之下,《胭脂扣》的重現就值得褒獎了。
據說,為了更好地呈現《胭脂扣》的舞台效果,章子怡特地向知名設計師郭培借調了幾套精美的旗袍,以配合演繹《胭脂扣》中的如花一角。但再好的行頭還需要有好演技來襯托才行,果然,章子怡也對得起「國際章」的頭銜,重溫這部多年前的經典電影片段,確實再次被如花的痴心感動了,但對比其當初看原版電影時卻少了幾分同情。或許,是年紀漸長對這種不理智的「殉情」有了更透徹的看法;或許,當初的那份同情是源自梅艷芳那淒涼透心的出色演技而產生;又或許,章子怡的表演,美則美矣,到底還是少了幾分陰間苦等半世紀的哀怨悲涼……
但是,若要說回《胭脂扣》這部香港經典電影,不知現在還有多少年輕人能了解上一二呢?
這是一部張國榮與梅艷芳主演的電影,這是一個風塵女子與富家少爺的殉情故事。若是拋開對張國榮和梅艷芳的偏愛,影片中如花的做法,我是絕對不敢苟同的。終究這個社會是現實的,愛情不能是生命的全部,以如花的閱歷早應預見,一個風塵女子與一個富家少爺,怎麼可能會有如意的結局。然而她只是沉陷在感情中難以自拔,也不願拔,拿着幾支籤的解釋一味地麻醉自己,幻想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奇跡降臨。可惜美夢終究是有醒來的一天,當幻想破滅,她選擇與十二少殉情自殺,也料到了十二少怕死,所以電影中的她暗中給十二少下了重分的毒。這是愛嗎?那也未免愛得太自私了。她只想着自己不要一個人孤零零的,卻沒有把十二少的感受和對生命的留戀放在心上。
愛一個人沒有錯,難道留戀生命就錯了嗎?或許有不少人會責怪十二少貪生怕死,辜負了如花的一片痴心。但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貪生是錯,難道貪情就不是錯?都說如花是為十二少而死,我寧可認為如花是為了她所信仰的「愛情」而死。顯而易見的是,如花對十二少是沒有信心的,也明白他不願赴死,因此才會給他下毒。可她的這般作為哪裏像是殉情,更像是一場為了維護她的信仰而策劃的謀殺吧?
都說上世紀末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果然,那個年代裏的電影,即便是今天再看,也是經得起反覆推敲和思考的。而這,正是優秀的文藝作品應有的魅力——引起討論,引發思考,每次重溫都有不同的見解。《胭脂扣》如此,《青蛇》如此,那個年代裏的優秀港產片皆是如此。而這份魅力,想必絕不是綜藝節目中的匆忙再現能夠帶給觀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