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大雪天蒸饅頭/李丹崖

時間:2017-12-28 03:15:50來源:大公網

  大雪蒼茫地落了下來!

  很快,天地同裝,鳥雀斂足。

  在這樣的天氣裏,早些年,母親沒有事情做,一般會把酵母拿出來,用溫水化開,和一個麵團,放在陶盆裏,然後把陶盆往地鍋的溫水裏一坐,蓋上鍋蓋,到堂屋給我和妹妹做鞋。一雙鞋幫子做得差不多,再次回到廚房,掀開鍋蓋,麵已經滿滿當當地發了一盆。

  這時候,母親把面盆端出來,案板打掃乾淨,撒上一些麵粉在案板上,鄉下人稱這些撒下來的麵粉為「麵步」,意思是待會兒麵團在案板上和麵,似在走路。

  和麵是個體力活,在鄉間幹慣了農活的母親,和麵對於她來說,絲毫不在話下。只看一團麵在母親的手掌之間上下左右翻騰,不時撒一些麵步上去,繼續盤揉,約莫半小時左右,麵就盤好了。

  盤好的麵或被刀切成枕頭狀,或團成蒸饃,形狀不一,做出來的饅頭也不一樣。饅頭塑型完畢,通常一鍋水也燒至沸騰,把箅子和紗布鋪好,饅頭一個個碼在上面,像一片白色的營陣,蓋上鍋蓋,繼續加火。灶釜裏吐出來的蒸汽越發變香,如此,蒸上半小時左右,燜上三五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掀開鍋蓋的瞬間,那叫一個喜人。

  白胖胖的饅頭好不富態,像雍容的唐朝美人,在鍋灶上盈盈冒着體香,撩人味蕾。

  窗外大雪茫茫,鍋灶上饅頭雪白,這世界,一片大同氣象。

  想起袁枚在《隨園食單》裏所描摹的句子:「偶食新明府饅頭,白細如雪,面有銀光,以為北麵之故,龍雲不然,麵不分南北,只要羅得極細,羅篩至四五次,則自然白細,不必北麵也。惟做酵最難,請其庖人來教,學之卒不能鬆散。」

  一句「白細如雪,面有銀光」,這哪裏是在寫饅頭,分明是在寫美人。饅頭的美,是名副其實的「秀色可餐」,況且,在大雪天氣裏,剛出鍋的饅頭是最好「暖寶寶」,放在手裏,不時的左右手互換,吸溜着熱氣,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發酵後的成熟麵團,在唇齒之間舞得可帶勁兒了!

  大雪天吃饅頭,若是三五歲的孩童,樣子有趣,饅頭飄香,簡直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