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前,瑞士軍人中的「懷舊病」患者曾被軍醫認為是腦子有病甚至魔鬼附體。去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特朗普卻靠大打「懷舊牌」,以「讓美國再次偉大起來」(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口號取勝。
懷舊到底是好是壞呢?美國心理學家Clay Routledge通過在美國、英國進行的一系列實驗發現,對個人來說,懷舊可以成為一種心理資源,讓我們通過回憶往事獲得安寧,得到鼓舞。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倫敦大轟炸時期被疏散的兒童多年後無一不對自己當年的經歷讚美有加,認為在艱苦歲月中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東西,讓他們更懂得在生活中要抓住重點,惜福感恩。實際上,很多人回憶以往的艱辛生活後,反而備受激勵,對前途更樂觀,也更能採取積極行動。因此,Routledge說,懷舊實際上不是讓我們回到過去,而是幫助我們「拉着過去走向未來」。
然而,懷舊本身總牽涉到對歷史的修改。懷舊允許大家用個人眼光回顧以往,搜羅素材,編造故事,通過讓自己成為「電影的主人公」來謀求構建一個穩定、正面的個人身份。正因為懷舊記憶無可迴避的「修正主義」傾向,我們都要對它的負面影響倍加小心。你對過去的詮釋與他人的理解可能千差萬別,美化過往還可能導致對歷史陰暗面視而不見,粉飾太平。
特朗普慫慂貧窮白人「集體懷舊」,就無視了美國少數民族、婦女、同性戀者等弱勢群體被歧視壓迫的歷史。他叫囂要復興美國傳統的機械製造業,支持煤炭、石油等高污染產業,無視氣候變暖的危害,也無視新科技發展的趨勢。這類充滿民粹主義的懷舊試圖違逆歷史潮流而行,是否真能給美國人帶來光明的未來,實在讓人聞之生疑,觀之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