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演出將古曲風格與民歌風格巧妙搭配
【大公報訊】記者黃寶儀廣州報道:「烽煙四起兮大亂天下,春秋戰國兮諸侯爭霸……」昂揚激越音樂,拉開了廣東省本土原創音樂作品、第一次以交響史詩的方式塑造南越王趙佗音樂形象的大型交響史詩《南越王趙佗》音樂會的序幕。
古曲風格與民歌風格巧妙搭配,美聲唱法與民族唱腔完美融合,將趙佗統一百越、大義歸漢和開化嶺南的事跡,都融會到音樂之中,讓觀眾在樂曲中重溫嶺南發展的歷史。
交響詩重溫嶺南歷史
趙佗,大約公元前二四○年生於河北正定,秦始皇統一嶺南時,趙佗作為副將,與主將任囂一起徵服百越後,被派往龍川擔任縣令,之後接任南海郡尉。在秦、漢兩朝中原陷入動亂時期,趙佗曾經兩度自稱南越王,並兩度大義歸順漢朝,為中華民族統一事業,以及傳播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被毛澤東稱為「南下幹部第一人」。
二○一五年,為紀念秦朝統一嶺南二千二百三十周年,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先後到南越王趙佗家鄉河北省正定縣,以及龍川、廣州等地深入生活,創作了大型史詩文本「南越王」。河源二○一六年初決定將這個作品搬上舞台,並由河源市政協聯合中山市政協、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珠江交響樂團和華工藝術學院主創大型交響史詩《南越王趙佗》。
十九日晚在廣州星海音樂廳演出的大型交響史詩《南越王趙佗》音樂會由廣東省源本善慈善基金會、珠影集團公司、政協中山市委員會共同主辦。這部以趙佗為對象的大型交響史詩,由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作為指導單位,河源市政協聯合中山市政協、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珠江交響樂團和華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共同主創,由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任總策劃、總撰稿,著名音樂家劉長安、金旭庚、藍程寶、解承強、霍音等作曲編排,歌唱家崔泉馨、賈雙輝等傾情獻唱,是一部完全意義的廣東原創音樂作品。
客家竹板具地方特色
共分序曲「大秦壯歌」、第一樂章「開化南疆」、第二樂章「嶺南統一」、第三樂章「合輯百越」、第四樂章「大義歸漢」,尾聲「漢風天下」六部分,共十個小節。每一樂章都有不同主題,描述了趙佗在秦漢兩朝時期,為了保證嶺南地區的穩定與發展,曾自立為南越王;作為嶺南的開拓先驅,他將中原的中華文明和耕作技術帶到了百越,又將海洋文化傳輸給嶺南以至中原內地,同時推行「和輯百越」政策,使得嶺南地區一派文明祥和、蒸蒸日上,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畫面。
「趙佗」整場演出將古曲風格與民歌風格巧妙搭配,將美聲唱法與民族唱腔融合,其形式和內容兼具觀賞性、專業性、地域性和時代性。同時,音樂不僅運用了古典音樂,也融入中原文化、嶺南文化和廣府文化、客家音樂元素,達至雅俗共賞。丘樹宏介紹說,這次廣州公演就專門加進了客家竹板的表演,使地方文化特色更加濃厚。
一個多小時的演出時間裏,觀眾都沉浸在樂曲中。本次演出後,主創團隊將對作品進行打磨,使作品演繹更加自然,流暢,還將計劃沿着趙佗的歷史足跡開展巡演,以此更好地紀念這位嶺南先賢。
圖: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