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收藏人士喜愛珍藏晚清至近代「嶺南畫派」的作品,從陳樹人、高劍父、高奇峰,以至楊善深、關山月、黎雄才和趙少昂等名家畫作,皆有興趣。
其實,「嶺南畫派」開山鼻祖居巢的花鳥小品,更值得重視。
他本來是晚清(約十九世紀中葉)時從廣西桂林移居廣東番禺,曾作張敬修幕客,擅畫草蟲花卉,傳世作品少。雖大多為尺幅小品,往往經營半月,不輕易下筆;但風格澹逸清雅,輕描淡寫。
雖說他師承江蘇宋光寶與孟覲乙,但愚見認為甚受清初畫家惲壽平(南田)的「沒骨法」影響,更遠則淵源於五代南唐花鳥大師徐熙及其孫子徐崇嗣;後者北宋時創造了「沒骨」花卉畫,不用墨筆勾勒,直接以彩色渲染。實際上,也是從陸治一脈變化出來,故自然輕柔而富韻味。
記得很久以前,香港中大文物館曾展出居巢及其堂弟居廉小品畫作逾二百件,多屬扇面斗方。
像附圖,為居巢代表作之一《蟲鳥圖》,繪小鳥與蚱蜢精細入微,神態活現;結構新穎,筆致洗練,氣韻清逸,乃源於寫生之功。居廉畫藝,主要得自居巢傳授,「撞粉撞水」的技法雖然純熟自如,但氣質與韻味始終有所不及。居巢能在有意與無意之間,自然渾成,恰到好處。居廉更欠詩詞和書藝方面修養,錄古詩作題款諸多出錯,而且甚多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