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碗筷雙雙 並不尋常

時間:2017-12-18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圖:《碗筷雙雙》透過細緻圖像,講述其文化上的內涵和價值

  碗既從石,不是舊石器就是新石器。圓圓的,很像地上長出的硬果殼、葫蘆瓢……碗因此很可能是人類的第一代仿生產品;從雙手一掬的動作來看,碗又充滿着樸素的人體工學味道。奇妙的泥土,既可以長出食物,又可以燒煉成為盛載食物的器物。

  由趙廣超、馬健聰共同創作的《碗筷雙雙》中,有一句話很發人深省:「每一件可以長久流傳下來的東西都很了不起。」此話何解?—這些東西不但挺得過時間,而且也記錄着時間。如果有一天時空錯亂,古人真的可以來到現代,他們可能看不懂韓流、不會使用電子產品、不會明白法國菜是什麼一回事—但至少,把他們帶到中菜館,只憑一雙雙碗筷,他們便能和現代接軌。這,就是碗筷能夠自由穿梭古今的超凡能力。

  《碗筷雙雙》,從兩種尋常而又歷史悠久的器具—碗筷出發,透過簡易的文字、細緻的圖像,遊走不同時代的器物,闡述碗筷的由來、名字演變的含義,分析造型和裝飾,分享尋常工具從技術、應用,乃至文化上的內涵和價值。

  趙廣超,生於香港,早年留學法國,從事東西方文化藝術研究、著述及教育工作。文化研究工作者,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創辦人和總監,故宮文化研發小組總監,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文化設計研究所副所長,物事研究實驗室主持人,故宮學校教育顧問。著作包括《不只中國木建築》、《筆紙中國畫》、《筆記清明上河圖》、《大紫禁城》、《一章木椅》、《十二美人》、《紫禁城100》等。

  馬健聰,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曾任職香港理工大學兼任導師,教授產品設計與理論分析。「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成員,主要從事文化教育推廣及研究工作。著作包括《一章木椅》、《中國建築.自然組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