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老人餘程最思親/方 筱

時間:2017-12-18 03:15:27來源:大公網

  根據政府統計,目前約有三千八百名人瑞(指一百歲以上的老人),當中七成為女性。預計五十年後,香港將有四萬多名人瑞,若以七成的比例推算,到時約有三萬名超過百歲的女性。

  曾經有人笑說,如今恭賀老人家生日,勿再說「長命百歲」,過百歲人瑞越來越多,賀語應該改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人的壽命非自己所能決定,如活得健健康康固是可喜,反之如活在疾病中,那會否是另一回事?

  是次接觸的婆婆,已八十多歲了。之前她一個人獨居,靠綜援過活。她有子女,可是子女生活亦捉襟見肘,母愛之偉大,就是她寧獨居也不想加重子女負擔。惟隨着年紀越大,婆婆行動越不方便,且不時身體不適,一個人也不想煮食,平日靠麵包和雜糧充飢。子女逢周六回家陪媽媽吃飯,她已不能像以前為家人煮好飯餸,更因為免子女擔心,她身體不適非到必要階段皆不告知,也因此延誤了治療時間。直至一次入院,經驗查後方知道她得了癌症。醫生向家人建議,到底婆婆年紀大,加上身體狀況不好,不宜做手術,至於化療或電療,老人家也未必承受得來。子女難作決定,但老人家決定不接受治療,其女兒將媽媽接回家照顧。

  這天由婆婆家人陪同下再見她,已經要坐輪椅了,但精神還算不錯,面上一直掛上笑容。她握着我的手時,竟令我感到一陣溫暖,心裏嘆謂其生命力很強。她雖吃得不多,其女兒說自從她搬來同住後,胃口好了些。婆婆此時說:「多人陪我一起吃,當然開心,開心就自然吃多一點。」但聽其家人私下說,事實上婆婆已經吃得不多,但她看來仍予人飽滿之感。社工經常說,老人家最需要的是家人陪伴,他們亦明白香港居住環境狹窄,很多人生活艱難;再者,照顧一個老人家並不容易,有些人在無可奈何下,一是把老人送去老人院,否則獨留老人在舊居,乏人照顧。

  這位婆婆知道自己有病後,安然接受,但拒絕治療,目前靠藥物止痛,家人能做的並不多。他們擔心婆婆病況,但從交談中,婆婆似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生命餘下多少日子於她不再重要,子女這時候能在她身邊已覺足夠了。談了近一小時,婆婆說累了,家人馬上送她回家休息,分手時婆婆再和我握手,正能量又再一次傳給我,還說下次再見。

  有醫生分析指,如今不少疾病年輕化,發病後治療的年期亦延長,需要巨額醫療費以及社會資源照顧,對病人家庭以及社會將構成沉重負擔。

  人口老化是一個社會問題,惟老人家面對最後的時光,其心情如何,其實因人而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