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歐愛沙尼亞,除聯想起其歐洲式的歷史建築,不得不提她在推行智慧城市方面的領導地位。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有正處於測試階段的無人駕駛巴士,亦有機械速遞員在市面工作,市民更可憑智能身份證在市內「一卡通行」,包括報稅、電子配藥、登入銀行帳戶,甚至是投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資訊科技學科於今年暑假安排學生到愛沙尼亞交流,走訪這個堪稱網絡發展最發達的國家,親身體驗智慧城市。
今次交流團一行20多人,IVE軟件工程高級文憑課程二年級學生於彥旻說,此行讓他大開眼界:「全國人民都習慣使用電子服務,即使到商場購物都可以用身份證儲積分。」愛沙尼亞高度重視資訊科技,是因為早年主要依賴農業發展,較為貧窮。由於天然資源有限,政府遂大力推動資訊科技發展及鼓勵科創。現時該國人均收入於歐洲數一數二,世界銀行更將之列為高收入國家。
交流行程主要到訪愛沙尼亞首都塔林這個智慧城市(Smart City)。那裏設有塔林理工大學(Tallin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重點培育創新科技專才。於彥旻最喜歡大學內自由的學習氛圍:「當地大學設有科技創業中心,協助學生將意念實踐以及成立初創公司;愛沙尼亞政府非常重視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因此鼓勵學生進行各項相關研究,例如有學生將手機充電站設計成樹木的形狀,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智能身份證 一卡全國通行
愛沙尼亞國民全面使用智能身份證,日常生活不少環節都需要有智能身份證傍身,可說是「一卡通行」。雖然當地近日出現智能身份證保安漏洞問題,但在身份證電子化進程上仍然可說是「快人一步」。IVE軟件工程高級文憑課程學生何朝立說:「除結婚和樓宇買賣外,市民可在網上辦理多項政府服務,例如國會大選或地方選舉投票、父母為子女報讀學校、查閱個人病歷、報稅等。這裏連長者也懂得使用網上銀行服務;國民看醫生,可授權任何醫院和診所查閱電子病歷。」
IVE學生又在當地導師帶領下學習製作小型電動車。他說:「導師沒有就電動車的設計設下太多規範,讓我們自由創作。於是我們嘗試改寫程式,讓零件既可偵測地上黑線,順着黑線行駛,同時可探測周圍的障礙物。」
彥旻與朝立將愛沙尼亞之行學習到的知識應用於專題研習,包括將電動車製作技術,引進設計交通系統物聯網組件上,並正進行各種測試。他們希望日後有機會投身創新科技產業,將知識與技術融入於各項應用方案,為港人帶來更便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