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電影《歸來》由陳道明、鞏俐主演/資料圖片
嚴歌苓編劇的電影《芳華》檔期一再推遲,據悉十二月十五日終將放映了。《芳華》我肯定要去看的,這裏說的是因《芳華》想到了三年前看過的電影《歸來》及原著《陸犯焉識》。
二○一四年五月,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歸來》在全國各地放映。《陸犯焉識》我先前未看原著,只是在報紙副刊上看了小說連載,感覺非常好。張藝謀的新片《歸來》據說反響不錯,現在有機會看濃縮版的小說,豈能不去?我購了票,和老伴一起去了影院。片中的男女主角分別是陳道明和鞏俐,是我喜歡的兩位演員。
想不到結果是我倆的感受違背了各自的想像初衷。老伴說:好,拍得好,好片子,很久未看過的好片子!我呢,雖然也看得津津有味,雖然片中也有讓我眼角濕潤的情節和畫面,特別是結尾處失憶的馮婉瑜坐在輪椅上,被丈夫推着卻還總記得要去車站接他回家的情節令人悲嘆,但實話說我還是有些失望了。
電影《歸來》選取《陸犯焉識》中男女主角晚年相聚的故事鋪開描寫,就片子本身的表達方式和藝術價值而言無可厚非,但因先前看了小說連載,便覺電影的故事情節太過簡單,於是特別希望讀原著。終於去圖書館借來了,酣暢淋漓一口氣讀完,一顆心難以平靜,被書中男女主角起伏跌宕的命運,被那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年代所牽動。
陸焉識是舊上海的大戶公子,風流倜儻,多才多藝,留學期間過着放蕩不羈的生活,在美國有一個陪伴了他好幾年的情人,但他終究沒有泯滅良知,畢業時還是選擇回家和妻子馮婉瑜過中國式的夫妻生活。然而他很快被打成反革命,被流放到西北改造二十年。等他終於結束那非人的生活回到上海時,已經長大成人的一雙兒女對他卻躲之唯恐不及。對丈夫矢志不渝的馮婉瑜接納了他,並與之相濡以沫。然而好景不常,馮婉瑜患了心因性老年痴呆症。最後的幾年,那個曾經風流、曾經與妻子同床異夢的留美博士大學教授守着失憶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妻默默地照料她的一切,直到她離開這個世界。
這是一個「過盡千帆皆不是,原來愛還在這裏」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帶有大時代背景的對生命尊嚴和精神堅守的黃昏愛(不是「戀」)故事。讀《陸犯焉識》,我為馮婉瑜的隱忍、堅韌和包容、為她對丈夫綿長而深沉的愛、為她委婉雅致卻不失力量──陸焉識由死刑改判為無期徒刑,是她毅然出賣自己的結果;為陸焉識最終保留了他做人的原則和道德底線──年輕時拋卻繁華生活返回上海,年老時不離不棄照料老妻;為他們風雨飄搖的命運而動容。 馮婉瑜窮盡一生才得到陸焉識的愛,沒過幾天好日子便失憶了。然而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愛情從來不能用得失和多少來考量,對馮婉瑜而言,有了丈夫對她的愛就足夠了,在最後的歲月裏能得到愛人全身心的照料,如此結局也算得上是自己的福分了。而對陸焉識而言,如果沒有極左年代的那場災難,也許他一輩子都無法觸及在心靈深處對妻子的愛,無法完全感受和回報對她的愛,經歷了那麼多,才知道原來馮婉瑜才是自己此生最值得珍惜和愛戀的人!
讀《陸犯焉識》,我們當然不能僅從愛情的角度來理解,但書中馮婉瑜失憶後的一些描寫仍然最打動我:「看信的時候,陸焉識發現馮婉瑜總是記住事情美好的那一半,或者說,同時發生在他倆身上的事情,她可以給看得美好,也可以給看得庸常。婉瑜在她的信裏跟他重新過一遍那些日子,把它們過成了好日子。」「他伸出手,摟住了婉瑜單薄的肩膀,那肩膀沒有變過,跟四十多年前一樣單薄,但似乎更知寒暖,因此更美好。」
是啊,無論生活如何令人失望,無論人生如何跌宕起伏,我們都當如馮婉瑜一樣從悲涼中發現和創造美,過出積極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