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享受交通工具/耶 生

時間:2017-12-12 03:16:09來源:大公網

  一對父母,從英國來到香港,為兒子慶祝生日。

  看到這個開段,你或許立即會問,有什麼特別?有什麼值得談論的事?當然有,且看他們怎樣來香港:他們從英國牛津站開始,用了十六種不同的火車,還有出租車、渡輪、馬匹、纜車等交通工具,花了八個星期,先後到過德國的柏林,俄羅斯的莫斯科、蘇茲達爾、伊爾庫茨克、貝加爾湖,蒙古的烏蘭巴托,中國北京、西安、上海、桂林、黃山、陽朔、廈門,最後乘高鐵到深圳,再到香港。

  他們,已經六十一歲。這消息是從一則網上新聞讀到的,而文章裏面有一句話:「他們身體力行去證明旅遊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我卻認為,年輕人根本實行不到他們這種旅行方法,這種用慢的交通工具去完成旅行的方法。時間是一個因素:年輕人,時間比老年人多;但老年人,時間也比年輕人多。前者說的是生命的時間,後者說的是生活的時間,只有退休的人,才有資格慢,不用追,不用趕,掌握二十四小時的每分每秒,規劃屬於自己節奏的生活。而生活態度是另一個因素。如果讓年輕人選擇,他們會搭飛機,因為假設坐火車要八小時,飛機只需一小時,就會多七個小時的觀光時間。這是年輕人的思維,是被時代節奏迫出來的思維。而這種思維,有一個盲點,就是彷彿忘記了,交通工具也是旅遊的一部分。記得今年十月,網球天王費達拿到了上海,找了一天去感受上海地鐵,原因是,他到過上海多年,都沒機會搭過。我赫然發現,越出名的人,就越沒機會享受交通工具,但交通工具是認識一個城市的重要部分。我到每一個城市,都會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其實一般也是只有鐵路和巴士而已),每次到鐵路的賣票機摸索,都會感受到文化間的差距,而這就是旅遊的氣味。

  回說那對父母,他們不是乘搭城市內的交通工具,而是享受跨國的交通工具,這是享受旅遊的更高境界。老年人不能玩機動遊戲,年輕人不會花時間在交通工具,在長長的人生旅途,只有在懂得不同年紀做不同的事,才能領略生命的快樂。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