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奧菲歐》歌聲繞樑/劉靖之

時間:2017-12-12 03:15:49來源:大公網

  圖:《奧菲歐與尤麗迪西》在澳門「大炮台」的露天劇場演出

  澳門國際音樂節每年都會上演一部巴洛克樂派的歌劇,這一點香港藝術節從來沒嘗試過,筆者以為主要原因是與賣座有關。筆者歷年來都要看一場巴洛克樂派的歌劇,觀眾從幾十名到今年的幾百人,主辦機構肯定虧本。演出場所如崗頂劇院,非常精緻典雅,十分適合巴洛克樂派歌劇的演出,但只能容納兩百餘觀眾,不合成本計算原則。

  十八世紀歌劇創作

  今年的格魯克《奧菲歐與尤麗迪西》(Orfeu e Euridice)改在「大炮台」的露天劇場演出,雖然效果不俗,但要用擴音設備,演唱與管弦樂團的音響大為失色;此外,坐在後排,根本看不見小腿以下的動作,因為劇院的設計是讓觀眾都能看到舞台上的活動,但戶外劇場就做不到,起碼「大炮台」劇場做不到。第一幕開始的奧菲歐趴在尤麗迪西的棺木上哀悼場景,筆者坐在後面就完全看不到。

  格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1714-1787)的《奧菲歐與尤麗迪西》首演於一七六二年,是現代歌劇院劇目裏最古老的一部歌劇。作為歌劇改革者,格魯克認為:一、音樂要服從戲劇,因此要抑制歌手的虛榮心、排除與戲劇和歌詞無關的音樂;二、序曲要與戲劇的主要內容聯繫起來,排斥當時聲樂包辦一切的歌劇。簡而言之,格魯克要令戲劇與音樂做到真正的統一。《奧菲歐與尤麗迪西》便是格魯克的歌劇改革的第一部作品,這之後他創作了三十部歌劇,對歌劇發展影響深遠,令他成為傑出的巴洛克─古典樂派的歌劇作曲家。

  《奧菲歐與尤麗迪西》標誌着當時歌劇改革的作品,其音樂充滿了戲劇張力,充分運用了合唱和芭蕾舞的效果。這部歌劇原本是意大利語版本,一七六二年十月十五日首演於維也納;十二年後譯為法語版,音樂部分也有所修改,如一七六二年首演時,依循當時的習慣由閹人歌首飾演奧菲歐,法語版於一七七四年首演改為由男高音。法語版較意大利語版豪華,還增加了合唱九首和芭蕾舞。法語版有五幕,意大利語版則只有三幕。這次演出是意大利語的三幕版本。

  這次的製作和演出是澳門國際音樂節與以色列歌劇院合作項目,分工大致是由以色列歌劇院派出指揮Yaron Gottfried、導演Julia Pevzner、布景服裝設計Niv Manor、編舞及形體指導Idit Herman、錄像設計Yair Katznelson、燈光設計Uri Morag、合唱指揮Naomi Faran、排練鋼琴伴奏Yael Plotniarz、技術監督Vitaly Sergeev、以色列Moran合唱團二十人。澳門國際音樂節負責下面人員:澳門樂團、香港歌劇院常設節目外展、技術、市場推廣、傳媒、宣傳、影視製作、編輯、翻譯等人員。

  這部三幕歌劇的詞作者為Ranicro di Calzabigi,只有三位歌唱演員:奧菲歐(高男高音Counter-tenor)、尤麗迪西(女高音)、愛神(Amor女高音),只演不唱的有牧羊人、幽靈、女鬼以及冥府男女鬼怪。法語版首演於一七七四年在巴黎,法譯Orphêe et Eurydice。

  歌頌愛情神話故事

  故事情節很簡單:第一幕——奧菲歐與友人用鮮花祭悼逝世了的妻子尤麗迪西,用歌聲傾訴思念之情,並決心將愛妻從地府裏拯救回人間。此時愛神出現,告訴奧菲歐天神憐憫他的處境,允許他到冥府尋回愛妻,條件是(一)用動聽的歌聲來平息復仇女神和妖魔的怒氣;(二)在重返人世間前不能看愛妻一眼;(三)更不可向愛妻解釋這一禁令。第二幕——敘述奧菲歐在冥府裏的經歷,克服復仇女神和妖魔的恐嚇,他們通過合唱與多姿多彩的舞蹈來表達不滿。奧菲歐努力用歌聲來平息這些怒火,得到幸福神靈的協助重獲愛妻。第三幕——尤麗迪西見到丈夫對自己如此冷淡,懷疑丈夫不再愛她,這樣她寧願重回地府。出於無奈,奧菲歐回頭相望,於是尤麗迪西再次死亡。傷心之餘,決定自殺。在這關鍵時刻,愛神再次出現,轉告奧菲歐說他已通過了愛情的考驗,他的愛妻將重新回到他的身邊。

  在短短的一個月裏,筆者聽了兩場「高男高音」(Counter-tenor)——九月三十日香港小交響樂團演出韓德爾的神劇《以色列人在埃及》,英國高男高音Simon Ponsford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演唱,獲得了熱烈的掌聲,他的圓潤、渾厚、含蓄、溫文爾雅的高男高音,是筆者聽過最難忘的高男高音。飾演奧菲歐的以色列高男高音Alon Harari,音色音量都不錯,略欠厚度和光彩。飾演尤麗迪西的女高音Alla Yasilevitsky只在第二、三幕出現,演唱的分量遠遠不及Alon Harari飾演的奧菲歐,這位女高音還算稱職。

  飾演愛神的Yael Levita在第一幕結束時所唱的「欣喜完成了上帝的心願」顯示了她的聲樂技巧和本錢。第二幕裏有好幾首歌和樂隊音樂頗為耐聽,如合唱「這人是誰啊!」奧菲歐唱的「在這安靜可愛的幸福者之家」和宣敘調「多麼純潔的光!」及合唱的回響「甜美的歌者,歡迎你的前來!」在這一幕裏,為幽靈舞蹈寫的伴奏,有繞樑三日之魔力!第三幕裏奧菲歐在尤麗迪西第二次死亡之後所唱的「我失去了尤麗迪西,怎麼辦?」是一首出色的傑作,令格魯克永垂不朽!

  此歌劇的舞台設計,以簡約為主,第一幕的柱子和樓梯予人以輝煌的印象,第二、三幕則較簡約,尤其是第三幕,但燈光設計卻令效果突出,非常專業。

  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格魯克的《奧菲歐與尤麗迪西》,覺得不怎麼特別,但在十八世紀中葉,這部歌劇極為出色,尤其是音樂,既有意大利式的感性又具德國式的理性——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格魯克的歌劇改革在這部歌劇裏得到充分的體現,與一個世紀後的華格納的樂劇遙相呼應。筆者十分欣賞《奧菲歐與尤麗迪西》的製作與演出。

(澳門31屆國際音樂節隨筆之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