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是西方社會一年中最大的節日。
踏入十二月,那熟悉、溫馨柔和的聖誕歌聲,在人們耳畔依依繚繞,預示着這個闔家團聚的快樂日子即將到來,也提醒人們,是時候準備適當的禮物,送給家人、親友、同事和一切曾關心幫助你的人,當然也包括那些仍生活在貧困中需要人家伸出援手者。
收到禮物當然高興,但購買禮物,卻是一件既樂又煩的事。想起人家拆開你送的禮物,喜悅之情浮於臉上,尤其是孩子們興奮得活蹦亂跳的情景,心裏自有一股甜絲絲的感覺;可是面對清單上那些身份各異、年齡不同、親疏有別的人,該選取什麼樣的禮物,既不會阮囊羞澀,也大方得體,確是一件費神的事。
青年男女之間的禮物,也許最具心思。對心儀的姑娘,聖誕送上一份表心意的禮物,是一個好時機。送什麼?絞盡腦汁。所謂女人心,海底針,很難捉摸。俗話說,合得主人意,便是好工夫。這時,真正考驗你的觀察力和智慧。一份新穎、又正好是對方心儀的禮物,能幫人推開愛情的門,那怕只打開一條縫,也是好的開始。
熱戀中的情人,是很受商家歡迎的顧客,因為他們沉浸在歡樂中,買禮物不在乎價錢,只追求浪漫、時尚,希望能留下長久回憶。當然,要給對方一個驚喜,也要認真思考、仔細尋找,務求奉上一份獨一無二的聖誕禮物。
至於已結婚的年輕夫婦,聖誕節也會繼續互送禮物。有了現實的家庭觀念,送禮物不再偏重浪漫和貴氣,着重情意和適宜。不過,為了不會年復一年顯得單調、缺乏新意,夫妻倆也頗費腦筋。
西方人聖誕送禮物,有如中國人過年送紅包,是傳統習俗,而且一家老少皆送。給家裏老人的禮物偏重實用,衣服、帽子或圍巾之類的物品不錯。可每次如此,老人也有微言。有位七十多歲的老媽媽曾對我說,每年聖誕,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送這些,加上生日禮物也如此,她一個老人,能穿戴多少?後來,她吩咐兒女不要再送這些了。兒女們反問,你中意什麼?老人又說不出所以。聖誕節不給老母親送禮物,哪行?這真難倒了做子女的。
給自家孩子買聖誕禮物,應該最容易。孩子們心中想要的,父母最清楚。有的家長甚至把這作為鼓勵孩子向上的動力,表示只要他們認真讀書,或者改變某些不良習慣,聖誕就能得到心愛的禮物。結果,兒女努力了,父母兌現承諾,皆大歡喜。但如果孩子忘記了他們的保證,做父母的又該送什麼?
相對而言,給親友的孩子買禮物,有時就不那麼輕鬆。有一位家庭好友,她有兩個女兒,和我的兩個兒子年齡相若。小時候互送的禮物都是一般男、女孩子喜歡的玩具,他們很開心。隨着年紀增長,難度就越來越大,尤其到了十二、三歲。孩子們都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有自己的愛好,而且很率直。如果不合意,表情會立刻在臉上呈現。有時候,我們驅車跑了幾個商場,都買不到滿意的東西。好友和我們都有同感。後來大家約定,孩子大了,不要拘泥於禮節習俗,這一環免了,等他們長大成人,結婚時再送大禮。
職場聖誕送禮,也使不少辦公室白領搔頭皮。除了特別親近的,上司,送什麼?同事,如何送?真讓人睡覺時對着天花板望星星。送大了,成了「出頭鳥」,做冤大頭;送小了,難免作小氣鬼。這真是一門子學問。曾聽年輕的朋友嘆息,聖誕節啊,快樂並苦惱着。
然而,對一些窮困家庭來說,做父母的才是真正的煩惱,因為沒有錢給孩子買禮物。寫信給聖誕老人,只是精神寄託。幸而社會上還有一些善良有愛心的人。在多倫多,每到年底,消防局和有關機構都會展開募捐玩具活動,然後在聖誕前夕,由義工扮聖誕老人,把玩具送到有需要的家庭,讓成百上千窮孩子也享受到節日的歡樂。
雪花飄飄,純潔美麗。聖誕老人鹿車已從遙遠的北極出發,那萬千民眾同樂的聖誕鐘聲,已越來越近。趕快到人頭湧湧的商場,買上一份份飽含心意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