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心象雲生 墨染高坡──長安畫派名家趙振川京城展作品\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文、圖

時間:2017-12-11 03:15:40來源:大公網

  圖:趙振川(右)在展覽開幕式上致辭

  堂堂盛世氣象,渺渺高原情懷,以中國大西北風物為創作背景的長安畫派,是中國山水畫壇的重要力量。國家一級美術師、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長安畫派新一代領軍人物趙振川,本月十日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啟功書院舉辦了以「心象雲生」為主題的中國畫作品展開幕式。活動現場,趙振川、鄭聞慧(黃胄之妻)、李燕(李苦禪之子)等美術界名家紛紛致辭,開幕式還吸引了眾多畫家、美術愛好者以及在京高校學子。此次畫展將持續至本月十九日。

  高山密林 黃土高坡

  今年七十三歲的趙振川是中國著名畫家、長安畫派開創者趙望雲之子。他自幼隨父學習中國畫,後師從長安畫派另一開創者石魯,並深受師兄黃胄、方濟眾等人影響。在藝術上,趙振川堅持長安畫派「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的優良作風,於繼承、創新兩方面均有建樹,並成為長安畫派新一代領軍人物。

  此次展出的數十幅作品,均以大西北風土人情特別是自然風光為創作背景:蒼莽巍峨的高山、鬱鬱葱葱的密林、間雜其間的柴扉窰洞、意趣盎然的童子群牲……站在一幅幅畫作前,人們似乎能感受到從黃土高坡吹來的陣陣大風,以及西北人民那股與生俱來的憨直爽快。

  趙振川向大公報記者介紹說,這次展出的三十餘幅作品,都是自己近年創作而成。它們借助中國筆墨語言,着重反映了自己對三秦大地生活景象的感受和對家鄉生活的熱愛。趙振川說,這次展覽也意在引導人們熱愛生活、熱愛中華傳統文化,讓人們認識到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時助力中華文化在新時代取得新發展。

  趙望雲拓國畫新路

  趙振川家學深厚,其父趙望雲是中國著名畫家、長安畫派開創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趙望雲曾任大公報特約記者,用中國畫的方式表現了中國大地上勞苦人民的真實生活。趙望雲畫作在大公報連載後,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被譽為「平民畫家」。

  抗日戰爭期間,在馮玉祥資助下,趙望雲與老舍共同創辦《抗戰畫刊》,後深入中國各地旅行寫生,在西北風土人情影響下,形成簡括淡遠、樸實含蓄的藝術風格。在長期深入一線的藝術生涯中,趙望雲提出了「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並與石魯等一起開創「長安畫派」,畫家黃胄、方濟眾、徐庶之等俱為趙望雲門下弟子。

  一九二八年,時任大公報藝術周刊主編的王森然在報章上發文,稱讚趙望雲是「建築在『戰與愛』的基礎上的群眾畫家」。一九三二年,大公報擴充版面,提出「以繪畫補充新聞」的理念,趙望雲遂成為大公報特約旅行寫生記者,此後他行走中國大地上的百餘幅畫作陸續刊登於大公報,後由大公報集結成《農村寫生集》。

  回憶起父親與大公報的深厚淵源,趙振川對記者說,父親用深情的畫筆描繪大西北,表現底層百姓的真實生活,他的畫作開拓了中國畫新的審美領域和道路。究其本質,這是一條面向生活的道路,這也是我自己從事繪畫創作的座右銘。我堅信,深入生活深入人民,永遠是一個畫家天生的責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