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拾字君想說說「稠」。《說文解字》中說「稠,多也。」後來引申為濃稠之意。
不久前拾字君終於看了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原著是老舍的小說,電影則由范偉主演,在五十三屆金馬獎一舉斬獲了最佳男主角。沒有流量「小鮮肉」,沒有青春失戀墮胎小三,沒有修仙魔幻穿越重生,這是一部固定機位、長鏡頭、黑白畫面,一切都洗淨鉛華,扎扎實實「講故事」的電影。
你可曾身在這樣一個環境:或是商業公司,或是學術機構,或者是政府部門,功能上尚且還能勉強運作,但已經處處隱患,有人蠅營狗苟,有人渾渾噩噩,也有人中飽私囊。初入其中的你,或許躊躇滿志,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些什麼,但逐漸發現這其中人事關係、利益糾葛千絲萬縷,遠比你想像中複雜。黏稠如同沼澤爛泥,縱使用盡心力,攪拌得有些波瀾,也很快就消失無蹤。在你茫然無助之時,有人來善意提醒「不要折騰」;在你痛心疾首之時,回望那一潭的「稠」,卻是太陽依舊升起,街市依舊太平。原來混着的人,依然混着;原來不混的人,要麼掙扎着離開,要麼也逐漸沉淪,有些「劣幣驅逐良幣」的意思。
《不成問題的問題》小說原載於一九四三年的《大公報》,帶有強烈的時代背景,電影則有意識地控制了有關時代的信息量,將大背景虛化,加上黑白的畫面,營造了一種如同水墨畫一般的「留白」氣氛。意蘊之中,如同寓言—你明明白白地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的重慶,卻又確確實實感覺到電影中的故事似乎昨天才剛剛發生過,故事中的人物,似乎就生活在你我的身邊。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稠」,其實從未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