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臨近公演,一眾演員正密鑼緊鼓加緊排練 大公報記者陳惠芳攝
【大公報訊】記者陳惠芳報道:張愛玲的作品善於捕捉現代人日常生活的狀況是孤寂與卑微,充滿憂傷。她在「自我」的空殼子裏,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空虛的。唯獨《情場如戰場》,張愛玲用喜劇筆觸諷刺人的模棱兩可,陽奉陰違的性格。他們渴望被愛,可是道德包袱令人壓抑過度,面對愛情不知怎樣去愛,不是操之過急便是不敢表態,甚至不斷地自我蒙騙。既是張愛玲唯一喜劇筆觸作品,搬上舞台能令觀眾看到她也有開心的一面。
猶如《家有囍事》舞台版
《情場如戰場》搬上舞台,如不爆笑怎了解張愛玲的開心?導演李潤祺說:「這是部爆笑音樂劇,可以說是經典喜劇電影《家有囍事》的舞台版。選角我只是起用一個演藝學院的學生,其他皆來自不同背景,有些演員雖不是學院派出身,他們對話劇很有熱誠,需給他們機會學習和吸取經驗。」他認為話劇同樣需要傳承,起用演員不可局限於學院派學生,外間還有很多卧虎藏龍有待發掘。
音樂劇主要演員有拍戲出身的張加慧、擔任電影幕後工作的黃榮傑,從小喜歡唱歌的隆藹宜和來自馬來西亞的張家銘。是次採訪於他們排舞室進行,他們受訪時說起話劇就笑容燦爛。話劇對很多人來說是賺錢不多的行業,難有出頭天機會。但隆藹宜說:「生活過得還可以便足夠了。」至於她入行的故事,始於讀中學時老師覺得她有唱歌潛質,便介紹她到高志森創辦的春天實驗劇團面試,從那時開始便展開其話劇之路,「至今已有八年了。大學畢業後,在海洋公園工作兩年儲錢,儲夠錢便改以兼職形式以便有更多時間放在舞台劇上。」
黃榮傑於美國讀電影,回港後做了三年電影幕後工作,直至後來喜歡了舞台劇,「做電影時我間中也有拍戲,覺得電影和話劇很相似,對我做幕前幕後都有幫助。往後希望電影和話劇兩邊發展。」而出身拍戲的張加慧則是初次演舞台劇,她坦白說:「由於舞台劇需較長時間排練,我沒法子要推了很多工作。但此音樂劇可以演、唱、跳是不可多得的機會,不可同金錢比較。往後會否有機會在話劇發展?就看緣分了,但我肯定這是一次難忘的回憶和經驗。」
國語金曲 勁歌熱舞
四名主角之中,最資深就是張家銘。他說:「我從大馬來港入讀演藝學院,舞蹈是我的強項,加上我擅長唱歌,演音樂劇能令我完全發揮。我曾參加過新秀歌唱大賽,是劉浩龍那一屆,亦有作曲參加過Cash比賽。本來想做明星,入了行才發覺不適合我,轉做話劇反而覺得適合我,環境也比較簡單。」
此劇以上世紀七十年代為背景,單是國語歌曲已有三十多首,既唱且跳,李潤祺說是演員體能最大考驗,歌曲包括胡慧中的《橄欖樹》、姚蘇蓉《今天不回家》等該年代的流行歌曲。他不擔心這些懷舊音樂劇會的觀眾層面較窄,皆因這是部爆笑音樂劇,觀眾入來可以當喜劇來看。
《情場如戰場》於屯門大會堂演奏廳公演,演出日期是十二月八至九日晚上八時,及十二月九至十日下午三時。尚餘少量門票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
圖片: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