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亞洲文化合作論壇」上,出席的國家與地區的文化部長和高層官員手拉手合照 政府新聞處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李亞清報道:由民政事務局主辦的「第十屆亞洲文化合作論壇」於昨日上午在香港九龍香格里拉酒店開幕,來自十個亞洲國家的文化部長和高層官員出席座談會交流,就如何深化文化合作和推廣文化藝術發展,交流意見和分享經驗。
除國家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座談會上致辭外,與會的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柬埔寨、韓國、老撾、日本、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文化部長和高層官員也分別就主題發言。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是首次參加論壇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此外,內地省市和澳門的高層文化代表亦有派員出席。
雒樹剛:港澳助亞洲民心相通
雒樹剛致辭時表示,中央政府一貫對香港繁榮發展給予高度的關懷和支持,並說:「新近勝利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香港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我相信,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在國家的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中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他指出,今年論壇以助力「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為側重點,圍繞「文化承傳,連結多元」這一主題,探討複雜多變國際大背景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問題,十分有意義;另外,論壇應秉承弘揚亞洲各國各民族文化成果、尊重文明多樣性,以及把握文明互補性的理念。他更稱:「港澳特區中西文化薈萃,擁有開闊的國際視野、眾多高水平文化管理人才和廣泛的文化影響力,在助力亞洲各國民心相通方面將大有可為。」
劉江華:致力打造西九文化區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致辭時說:「亞洲文化合作論壇自二○○三年起舉辦,如今已成為亞洲各國文化交流以及分享文化發展經驗的主要平台。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亦是論壇踏入第十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他又稱,香港是東西文化交融的典範,不僅擁有很多傳統文化遺產,更呈現文化多樣性。
他續說:「今年,香港舉辦包括來自故宮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及羅浮宮的文物展覽,吸引逾兩萬名觀眾;特區政府亦支持香港藝術家到其他國家演出,共贊助香港藝術表演團體一百四十四個,演出城市六十四個,演出入座率達百分之八十以上;此外,還有為香港年輕人提供在北京、敦煌等內地地區的實習計劃,以及贊助共三千五百名學生進行各國文化交流。今後亦將積極打造西九文化區,希望部署更多資源幫助香港藝術家到海外及內地表演,讓香港更積極推動文化發展。」
菲泰代表:致力護本土文化
菲律賓文化部長Virgilio Almario稱,隨着政治經濟的主導性越來越重要,亞洲國家需要採取相應措施來保護文化傳承,在維護可持續性未來的同時,要削減全球因消費而趨向單一的文化給不同區域帶來的威脅。他舉例說:「居住在菲律賓南部島嶼上的B'laan民族,是引領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的成功範例,他們在自己的生活領域裏豐衣足食,運用創新而適應性的方法來保護文化多樣化與生物多樣化。而菲律賓北部的漁民亦是如此,他們用環境友好的方法來捕魚,以竹條編織成捕魚工具放入河中,既利用傳統知識技能將魚抓住,亦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泰國文化部長Vira Rojpojchanarat發言時表示,不僅要努力保留自己的文化,更應使創新與科技幫助保護及推動文化快速發展,將文化傳承的目標放到實際應用中。他亦向大家介紹泰國近年依據這個理念和目標而在文化方面所做的發展,例如新建的曼谷藝術文化中心將傳統文化通過具有科技感的數碼模式呈現,以及國家圖書館對於數碼檔案的建立與更新等。
亞洲文化合作論壇於二○○三年起由民政事務局舉辦,在促進亞洲區內的文化合作,讓與會者交流良方善策,推廣文化藝術。出席論壇的代表團昨午出席了有關青年和文化發展的專題會議,並獲安排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參觀「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的大型展覽,代表團今日將出席有關科技和文化發展的專題會議和到志蓮淨苑及南蓮園池參觀。活動詳情可瀏覽官網www.accf.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