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傳統觀念死要全屍,即使最終火化,亦未必會捐贈器官或捐出遺體給醫學院作「無言老師」。近年在各方面努力下,死者家人對器官捐贈已普遍接受,可是,「無言老師」捐贈遺體還是未能獲大多數人所接受。
「當人的氣息止住,不就只剩一個冰冷的軀殼嗎?要來幹嗎?我已決定死後捐出器官甚至整個遺體予港大或中大醫學院,給學生作為教學工具。」這是由一位中年人鍾先生說出的。
鍾先生認為生前已是樓奴,死後還要花幾萬甚至十幾萬買骨灰龕,他覺得沒此必要。他說:「我已同家人交代了,死後將器官及遺體捐出來,用得就用,盡用我全身所有。如完成了『無言老師』的責任,就將我火化,骨灰不用存放,撒落大海、泥土,任由他們決定。」鍾先生雖如此灑脫,但家人會同意嗎?他說:「我單身沒有結婚,身體是我的,我連媽媽也沒說,捐贈器官以及遺體我都簽了意向書。我生前同意了,家人憑什麼反對?唉!死後如煙滅,留下一個臭皮囊,倒不如幫助有需要的醫科學生。」
鍾先生曾看過一篇報道,內容是有關「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
他說:「受訪者是中大陳新安教授,他以『凋零』來形容二○一一年的解剖室,設施用了二十多年,主管同事相繼過身,剩下三人支撐整個解剖室的運作。遺體不足,隨着學生人數增加,意味遺體需求亦須上升。現今有九成遺體屬政府送來的無人認領遺體,自願捐贈數目一直維持個位數。教授也考慮到不能長期依賴政府,未來要轉移到市民捐贈。教授於是構思『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其實未看報道,我自己亦早有意思當『無言老師』,因學生沒有屍體作實習教學工具,是不可能的。而且『無言老師』終有一天完成責任,又需要其他『無言老師』補上。我也希望多些人參加,不過我明白我們始終是中國人,思想傳統,對自己遺體處理最重要的是全屍。我的想法卻是人都死了,土葬或火化到最後還不是留下一副骨頭和灰燼,既然如此,何不死後幫下人?」
醫科生明白沒有捐贈者的付出,造就不了他們的專業。而且每具躺在解剖床上的遺體,都有他一生的故事,以及自願捐贈的偉大心志。每具遺體於進行解剖前,醫科生必先對其鞠躬以示尊敬。鍾先生的偉大心志,能否令大家有新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