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莎樂美的象徵/步瀟瀟

時間:2017-11-26 03:15:45來源:大公網

  《莎樂美》是王爾德最負盛名的戲劇作品之一。在王爾德改編的這部悲劇中,聖徒施洗約翰嚴拒了莎樂美的愛,令她因愛生恨,在為繼父希律王演出七層紗舞後,索要約翰的頭顱復仇。希律着迷於繼女的美色,殺死約翰後卻仍被莎樂美拒絕,震怒下他砍去莎樂美的頭。

  兩千多年來,莎樂美一直是西方文藝創作的靈感來源。她的人物原型是《聖經》中的一位無名公主,《猶太古史》還原了莎樂美的真實身份,後來她成為教堂浮雕壁畫中陪襯約翰的人物。文藝復興時期,她是達文西、杜勒筆下的女主角,到十九世紀,海涅、福樓拜等都塑造過情節不盡相同的莎樂美。

  「莎樂美情結」貫穿西方文藝史,而其中最不容忽視的創作來自法國畫家居斯塔夫.莫羅。如今位於巴黎九區的莫羅故居中,二萬五千幅編了碼的藏品密密麻麻佔滿牆壁,其中有一萬五千幅畫作出自莫羅之手。莫羅被同時代的作家和藝術家尊為象徵主義的先驅。在三層的工作室中,展覽了大量他從宗教故事和神話傳說中取材的代表作。

  通過一八七六年前後創作的《幽靈》和《莎樂美為希律舞》等系列作品,莫羅對莎樂美這一人物進行了「華麗、詭異,充滿幻想」的重現,並在巴黎的展覽上引起轟動。如果說《聖經》提供了故事藍本,那麼莫羅的畫作則提供了莎樂美象徵「致命的美」的視覺造型。王爾德正是受此啟發,在一八九三年寫作了《莎樂美》,真正賦予這一人物以精神內核。

  「愛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偉大」。透過複雜的愛慾關係和極致的死亡結局,王爾德將莎樂美「唯美頹廢」的形象推向了巔峰,也令藏蘊其中對「愛」與「美」、「罪惡」與「毀滅」的主題探索經久不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