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理想的政治生態/荃 葵

時間:2017-11-26 03:15:24來源:大公網

  香港社會近年出現的不和諧氛圍,想必令經歷過港英殖民統治、香港回歸祖國,像筆者這樣的土生土長、心繫家國的人深感不安。

  這種不和諧,很大程度源於政治生態的不尋常,而這種不尋常,首要又源於某些政治人物的不成熟。追源溯始,其實可以很簡單,如今天天聽到的三個政治名詞,其原本定義如果弄得清楚一點,很多誤會可能不會發生,那是:民主派、反對派和非建制派。

  人人都愛民主,但很多人並不知道民主到底是什麼,這些人以為,一人一票就是民主。不去問情由,不去問客觀的實際形勢,主觀地以為:我有份投票,就是民主。這是簡單化,容易跌進「民主的陷阱」,其危害性可以比獨裁更獨裁。《基本法》寫明香港最終有普選,並不是說明天一覺醒來,一票在我手,民主就能得到。急進選舉,社會未適應,勢必造成大亂,大亂後的社會,要重建,難乎其難。如此幼嫩的想法,進而促使他們相信,自稱民主派的政黨就是前衛、有民主,沒有這個稱號的建制派就是落後、沒有民主。結果是:「我想要民主,所以我支持民主派,反對建制派」,每件事「只要出自民主派之口,就是對;相反由建制派提出,就一定錯」。政治態度錯誤,價值觀變形,誤解與日俱增。

  成熟的民主社會應是這樣的:設若一個人想從政,會想到參加選舉,由於個人勢單力薄,多會加入政黨,有政黨的資源支持,力量便能壯大。一個政黨能得到大多數選民支持,進入議會,成為多數派,投票時就有力量,就能監督政府。香港議會奉行代議政制,由被選出的議員代表選民在議會中發聲。此外,除了多數派有權話事,也能讓少數派有機會發聲。近日香港議會中的少數派,因有六名議員違法被取消議員資格,本來是少數派的他們,更加少數。這原是政治現實,有因自有果,無人可以有異議,少數派應該痛定思痛,作出反省,放棄極端思維,以務實態度爭取選民支持。這是民主議會的特點。

  令人遺憾的事,少數派不服輸,並說如今的議會是「不正常的議會,他們被多數派欺負」。說這種話,可見這些人原來不懂得何謂民主、何謂民主議會。自號「民主派」、「泛民主派」,名不副實。

  對於上述的三個稱呼,近月來情況似乎有些轉變,政壇中人、政府官員、傳媒已經逐步少稱「泛民主派、民主派」,改稱「反對派」,甚至更多地稱「非建制派」,這是合乎形勢發展的改動,很好。反對派(opposition party),其實並沒有貶意,西方國家也有反對派,反對派本身也接納這個稱號。反對派,顧名思義,乃站在建制的對立面,或多或少總會反對,這正符合了民主社會容許有不同意見的原則。但不同的是,人家在選舉落敗後會馬上與勝選者握手,很有風度地認輸;遇上社會大是大非事件時,更會與建制派站在同一陣線,不再反對,這才是成熟政黨的表現。

  法律制定者本身守法、守議會議事規則,是基本義務;議政論政,從道理、邏輯出發;選民成熟,能分辨是非;官員努力做好之餘,政治敏感度高;傳媒客觀報道新聞。方方面面得配合,任何一方脫軌,社會想和諧,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