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書局所刊刻之書籍,以「四書」、「五經」、「欽定七經」、《御批通鑑》、《御選古文淵鑑》、「十三經」、《說文》、《文選》之類為多。就以「十三經」而論,當時刊刻的書局就有七處之多。此外,同治光緒年間,五局還合刻了「二十四史」。
官書局的開設,都是由各省重臣慎重主持其事,並且聘請博學之士來從事校讎工作,因此局刻本校勘精審,嘉惠學林者甚多。各官書局所刻圖書,並無一定版式,版心或白口、黑口,邊欄或單欄、或雙欄,字體或宋體、或軟體。一般而言,局刻本皆有刊刻時間及書局名稱,較易辨認。
清代之雕版書籍以私家刻本為最有價值,此乃中國私家刻書之極盛時期。當時刊刻之書籍,遍及經、史、子、集四部。零星散刻,不勝枚舉,較具特色者,一為寫刻本,一為復刻宋元版。清代私家刻書,往往聘請當代工楷書者書寫,然後雕版,這種書,往往寫刻都很工緻。
清初寫刻本較著名的有倪霱寫刻薛熙之《明文在》,林佶寫刻王士禎之《漁洋精華錄》、汪琬之《堯峰文鈔》、陳廷敬之《午亭文編》、黃儀寫刻王士禎之《漁洋詩續集》,均極書刻之妙。又有手寫自己的著作,然後雕版,如鄭燮自寫刻《板橋集》,金農自寫刻《冬心集》,而尤以江聲自書篆字《尚書集注音疏》、《經師系表》、《釋名疏證》,張敦仁草書《通鑑補識誤》,為版刻中別樹一幟者。
清代藏書家大都喜好刻書,一些著名的藏書家往往復刻所藏宋元舊本。其中刊刻較精者有張敦仁刻宋撫州本《禮記鄭注》,和珅刻宋本《禮記注疏》,黃丕烈刻宋嚴州本《儀禮鄭注》,汪士鐘刻宋景德本《儀禮單疏》及元泰定本《孝經疏》,汪中刻宋余仁仲《春秋公羊解詁》等皆是。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