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大同/張 泠

時間:2017-11-25 03:16:04來源:大公網

  曾在聖丹斯電影節和金馬電影節獲獎的周浩紀錄片《大同》(二○一五),關於前大同市長耿彥波搞城市改造,重建古城牆,想將大同從因煤礦成為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變成文化產業先行的旅遊型城市。但因此要拆遷五十萬居民,當然改善了很多人的居住環境,但也令有些住在簡陋違建、沒有合法房屋手續的底層居民將陷入無家可歸境地……有些大同市民認為耿是大同最好的市長,有些則對他批評有加。大同也因這項巨大工程負債纍纍。《大同》不僅涉及全球很多城市都面臨的城市改造和發展及居民安置問題,也是對中國特色地方政府內部權力運作、政府與民眾關係的深入全面的觀察分析。耿在大同,一句話可以改變一些人的命運,決定一個城市的未來,但他也是龐大體系的一顆棋子,有時不由自主,會有「壯志未酬」之感。但對於耿與周來說,「大同」這個城市的象徵性更在於中國古人的「大同世界」理想。

  將導演周浩請到我的課上放映分享《大同》。學生問了些重要問題,自周浩的回答中窺到一些幕後故事。首先是耿彥波為何會同意周浩去拍攝,這一點來說,他是「非典型」的中國官員。

  影片近結尾處耿與周浩的對話,他問:你去年都拍了些啥?周:我在跟拍你,你不是都知道嗎。耿:那時太忙,都忘了你的存在了。觀眾看了都笑起來。周浩解釋是機緣巧合,朋友介紹,也許耿年輕時想做記者、作家的理想使其對周浩更為友善,也許他認為將這項重建古城輝煌的城市改造項目記錄下來並非壞事。而且,他已近退休年齡,不再有升職野心,也自認為清廉,毋須顧忌鏡頭。有時有重要會議,耿不允許攝像機進入,另一個無論周浩如何努力也無法攻入的堡壘是耿的家庭空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