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蔣介石元配毛福梅之死─讀齊鵬飛《蔣介石家世》\劉淑萍

時間:2017-11-24 03:15:50來源:大公網

  近讀齊鵬飛先生所著《蔣介石家世》,了解了中國國民黨一部「蔣家王朝」史。這是民國第一家蔣介石家庭的全記錄,讀之可從中透視蔣氏家族的興衰和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的滄桑。

  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因誕生了蔣家兩代人主而名揚海內外。本文所說的,是蔣介石的元配夫人毛福梅。

  蔣介石一生先後與四位女人生活過,他的結髮妻子是毛福梅。毛生於一八八二年,年長蔣介石五歲。她是一位寬眉大耳性情柔順頗有福相的舊式家庭婦女,據說出生時,算命先生說其是一顆「福星」。蔣介石與她結婚,並非二人有感情,而是母命難違。蔣介石看中的本是叔伯姑舅表妹毛阿春,請人提親不成,還被叔姑罵「無賴、不成器」,蔣母一氣之下決心一定要找個毛姓姑娘作兒媳,請表兄陳春泉幫忙。陳在鄉間頗有聲望,他為她物色了雖外表不及阿春,但寬厚能幹的毛福梅,蔣母王采玉早年喪夫,一個人含辛茹苦養大了幾個孩子,她希望兒子早日娶一個懂事能幹的大媳婦,既可分擔家務,又可幫助自己管束頑劣的蔣介石,還可以早抱孫子,一舉三得。這樣,十九歲的毛福梅便嫁給了時年十四歲的蔣介石。

  婚禮很熱鬧,賓客盈門,爆竹不斷,新人蔣介石忘乎所以,也與其他頑童一起爭搶爆竹蒂頭,當地有俗語「新郎搶蒂頭,夫妻難到頭」,後來他們離異,人們都說早有預兆。

  婚後二人多年未育,原因不是別的,是蔣介石不着家。以後他又出洋留學,回鄉相聚的時日就更少,蔣母着急,常對兒子曉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訓誡。一九○九年,在他出洋返回滯留上海時,蔣母親送媳婦前往,這樣才有了蔣家唯一的兒子蔣經國。

  隨着蔣介石地位的不斷提升,他對妻子的嫌棄一日甚於一日,有日記曰「余於毛氏,平日人影、步聲皆是刺激神經……」他決計離婚,寫信給妻兄,正式提出休妻,信中又寫:「十年來,聞步聲,見人影,即成刺激……」,最後達成毛氏離婚不離家的協定,毛留在老家陪蔣母管理家務及產業,蔣介石自是在外任領袖職務。此時,他已有了第二個女人姚冶誠,後來又相繼與陳潔如、宋美齡結婚。其中姚和陳與毛一樣均被遺棄,只有宋美齡一人陪伴他到死。

  抗日戰爭爆發時,成年後已經在江西擔任要職的蔣經國要接母親毛福梅去江西同住。此時奶奶王采玉早已故去,毛氏獨立管理着蔣家的一切,儘管離婚了,她在蔣家始終未改先前那種特殊的尊崇地位。她吃齋念佛,樂善好施,修路、築橋、賑災樣樣帶頭,鄉鄰莫不感恩。兒子要她去江西她不肯去,蔣經國和其俄羅斯夫人及孩子們跪地不起,她只得答應了。正收拾行裝,近親和鄉親們聞訊趕來,他們聚集成群跪在蔣府內外,懇求毛氏不要離鄉。毛氏感於鄉人的深情,終於打消了離開老家寧波溪口的念頭。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日軍的六架飛機在溪口上空狂轟濫炸,毛氏本已逃出屋外,突然想起鑰匙未帶,返回家中去取,就在那一刻,三枚炸彈對她扔了下來,毛氏和其他六、七人瞬間倒在血泊中,隨後炸塌的牆壁房屋將他們壓埋了。

  五十七歲的毛福梅死於日軍侵略者之手,她從十九歲進蔣門到四十五歲被休,與蔣的夫妻名分維持了二十六年,身心遭受嚴重摧殘。綜觀其一生,非「紅顏」卻「薄命」,有「福態」無「福命」,她對蔣一片赤誠,從一而終。鑒此,蔣介石偶爾也會閃過一絲內疚,毛氏去世後,蔣也曾親往墓前悼念。毛福梅是舊式婚姻的犧牲品,唯一安慰的是她生了一個孝順且民眾呼聲不錯日後終成大氣並成功接班的兒子蔣經國。毛氏死後,蔣經國著文紀念:「先母罹難,此余一生最痛心之事……深夜自省,飲淚自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