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窖藏青銅器金光燦燦

時間:2017-11-17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圖:獸面紋簋/ 主辦方供圖

  青銅器是西周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周原,是西周的發祥地和畿輔要樞,位於陝西省關中西部,岐山、扶風兩縣之間,也被譽為「青銅器之鄉」,出土了毛公鼎、大克鼎、牆盤等國寶級青銅器。以周原為中心,周邊還環繞着漢代、唐代等多個朝代的帝王陵,這裏也被媒體尊為「東方帝王谷」。/大公報記者 李望賢

  由深圳博物館聯合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館、扶風縣博物館、岐山縣博物館、渭濱區博物館等多家文博單位共同舉辦的「周邦肇作——寶雞出土青銅器精華展」正在深圳博物館新館舉行,展出「東方帝王谷」的一百八十二件/組青銅文物。

  展出一級文物40餘件

  中國古代青銅器是用紅銅加錫、鉛等元素製成的合金器物,流行於夏商周三代,古稱「吉金」。周原遺址,在岐山、扶風兩縣交界處的方圓二十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以周原為核心的整個寶雞地區出土的青銅器,具有重器多、銘文多、器形種類多的特徵,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本次展覽的名稱,「周邦肇作」大意為周人建立西周王朝後鑄造了眾多青銅器。展覽劃分為「周王朝的建立」、「周人的禮樂文明」、「周王與貴族」、「西周的青銅文化」四個單元,展出的一百八十二件/組文物中,一級文物達四十件,帶銘文的銅器有八十七件,涵蓋了建國以來歷次重要的考古發現,諸如眉縣楊家村窖藏、扶風五郡西村窖藏、石鼓山西周墓等近十幾年來的新發現。這些青銅器造型奇特、紋飾華麗、工藝複雜、銘文豐富,代表了西周青銅文明的最高成就。

  秦公鎛銘文記先祖業績

  現場展出的一個「戶方彝」是目前發現商周方彝中最大的一件,重達35.55千克,刻有「戶」字銘文,所以被認為是當時的戶氏家族所擁有,其整體呈長方形,上有廡殿式頂蓋,通體裝飾各種獸面紋、夔龍紋,四面正中伸出帶角圓雕獸首,鑄造極為精美,厚重大氣。工作人員介紹,方彝始於商代晚期,西周的方彝出圖數量不多,商周之際對方形器極為推崇,一般只有高級貴族才能擁有,此類器物多出土於高級貴族墓。

  造型雄偉的秦公鎛高近70厘米,為一九七八年陝西省寶雞太公廟出土。鎛身是有四道鏤空扉棱,通體裝飾蟠魑紋,鎛身下部有一百三十五字銘文,記述了先祖秦襄公被周王「賞宅受國」之事,以及文公、靜公、憲公三代治國興邦的業績,表示自己要繼續虔誠祭祀祖先和上帝以求得秦人的福祉。銘文字體纖秀舒展,行列整齊,是研究秦早期歷史、冶金鑄造和音樂文化極其重要的實物。據介紹,秦公鎛同出一組三件,形制相同,大小相次,此為最小的一件。

  保存西周鑄造青銅本色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的青銅文物,有相當部分金光燦燦、色澤鮮亮。如展出的一個四十二年逨鼎(甲),鼎身飾竊曲紋加波曲紋,足部飾獸面紋,內腹有長篇銘文,記述了器主逨兩次受到周王的冊命和賞賜的經歷。據悉,逨鼎共出十二件,按照銘文記錄時間點的不同,分為四十二年逨鼎甲、乙二件和四十三年逨鼎十件。

  工作人員介紹,許多現代人認為青銅器為青綠色,是因為古銅器埋藏很久,銅器的表面和底子受到土壤銹蝕的影響,呈現綠漆色,亮晶晶的,俗稱綠漆古。而此次展出的青銅文物之歷經幾千年依然金光燦爛,則是因為它們並非墓葬出土,未受到土壤腐蝕,而是出自「窖藏」。「這才是青銅器的本色。幾千年前當它被鑄造出來的時候,就是這樣的顏色。」

  二○○三年一月九日,眉縣馬家鎮楊家村五位農民在取土時發現了一個青銅器窖藏,出土文物二十七件,除天盂之外的二十六件均為一人所作器物,十分罕見,被譽為「曠世國寶」,是為「眉縣楊家村窖藏」。四十二年逨鼎甲正是眉縣楊家村窖藏出土。

  該展覽將持續展至十二月十二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