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是次音樂會,王國潼(右)將與其子王憓同台演出/王憓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二胡藝術家王國潼一生與二胡結緣,所創樂曲多反映民族風貌,明年正值其八十華誕,他將攜王憓於明年一月六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辦帝女花幻想曲——王國潼「歲月回響音樂會」巡演揭幕,回顧從藝以來的二胡創作生涯。本次音樂會主辦方為香港二胡藝術中心,協辦方為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日前,本報記者專訪王國潼,聽他談音樂會背後的故事。
明年初奏響新曲舊作
二胡藝術家王國潼,音樂教育家,曾於一九九二年獲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已蜚聲樂壇,當時他創造性地借鑒了小提琴的自然跳弓技巧演奏《三門峽暢想曲》,響遍中國大江南北。創編有數百首二胡曲和二胡練習曲,其間更以《二泉映月》獲一九八九年中國唱片總公司首屆金唱片獎。在業內被稱為「二胡藝術第三代第一人」,把二胡從過往只可以演奏哀樂的刻板形象,轉變至二胡可以演奏氣勢磅礴的樂章。
今次音樂會既有王國潼作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大眾耳熟能詳的曲目,如《懷鄉曲》、《奔馳在千里草原》、《喜看麥田千層浪》;也有上世紀九十年代來到香港之後的二胡作品,譬如《天問》、《太行隨想》、《山謠》、《帝女花幻想曲》等。與以往不同,音樂會採取二胡、弦樂、鋼琴四重奏形式,故是次曲目皆經王國潼父子重新編排,特別是《歲月回響主題曲》更是王國潼近半年來的新作。
「創作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曲目,創作靈感來自生活及對人民生活的了解,其中又以《懷鄉曲》最具代表性,這首曲子是當時有台灣友人說聽了歌仔戲,就會想到故土福建,自此激發靈感,很快寫出這首寄託對故土思念的《懷鄉曲》。」王國潼表示。在他眼中,好的二胡音樂,必是源自生活閱歷的激發,而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在於「旋律優美,易於被聽眾接受」及「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其後,王國潼還將拉奏一九九一年創作的三首二胡曲,諸如《天問》、《太行隨想》,王國潼介紹:「與七十年代所作曲目相比,九十年代創作的曲目將視角從第三人稱的觀察轉化至抒發個人感受,《天問》就是一例,我會想像人與上天的對話,《太行隨想》亦是我對於太行這塊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的感悟。」
展現數十年創作歷程
《帝女花幻想曲》是一九九一年王國潼應邀來港後,切身體會《帝女花》主題曲《妝台秋思》在香港聽眾心目中的重要性而創編,之後又與作曲家周成龍合作創作二胡協奏曲《帝女花幻想曲》,是次則首次將其改編成以二胡與弦樂四重奏及鋼琴形式面世,「這是一首頌揚千古愛情的悲傷敘事曲,創作時要寫出周世顯和長平公主愛的堅定,以及相愛卻要在洞房花燭夜自盡的悲愴結局。」
整場音樂會壓軸曲目《歲月回響主題曲》是王國潼為八十華誕特別創作,於他本人而言,實屬創作里程的回顧,展現他數十年來從事二胡創作的心路歷程,記錄歲月流淌的痕跡。縱觀王國潼藝術生涯,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始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致力於追求作品的旋律性、可聽性和強勁風格特色,以及表現人們思想感情和生活氣息,這些都給他的輝煌琴藝路做了最好的註腳。
以上音樂會門票現已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詳情查詢可電:三七六一六六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