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韓望喜弘揚中華文化之美

時間:2017-11-16 03:16:01來源:大公網

  圖:韓望喜是個孜孜不倦的傳薪者

  數千小時的國學音頻(視頻),數十年的伏案研讀、著述立說,常年鍥而不捨講授國學經典,足以證明韓望喜是很努力的學者。然而,他更是一個孜孜不倦的傳薪者。他把仁愛、道義、崇高、生命的意義……重新植入人心;他盡量在跑得太快的時代列車中找尋到慢一點、再慢一點的生命節奏。

  筆耕不輟 以心傳心

  「小時候,母親教我讀『四書五經』,對我影響很深。」從本科到博士畢業,韓望喜所學專業都是哲學,尤其對倫理學用功頗多。時至今日,窮半生精力研究國學,韓望喜再翻開兒時讀過的『四書五經』,仍然百感交集。他說:「曾經澆灌我幼小心靈的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我內心永不乾涸的一汪清泉。」

  這個世界需要一點人文精神。科技發展太快,社會轉型太快,韓望喜苦口婆心、翻來覆去講的,就是中華經典中的人文精神。傳薪,是以心傳心。他雖然工作繁忙,但一直筆耕不輟。二○一四年六月,中華書局將他在電台的節目結集出版,名之為《韓望喜正解中華經典(聽書典藏版)》,「正解」一詞緊扣的是這十一本書每一章句皆是依照原典來講,持平實之論,無造作之言。

  中國的文化核心在哪裏?韓望喜說,就在「仁義禮智信」。國學活在人們心裏,在人性裏還能找到基礎和根源。「當我們說良知的時候,就抓到中國文化的根本了。活的文化不在乎你穿什麼衣服,說英語還是漢語,而是說你有沒有這顆心,有這顆心就是有靈魂的文化,如果文化沒有靈魂,就不能凝聚人心,更不能讓全世界的人心悅誠服。」他說。

  作為宣傳部門的官員,韓望喜委婉、周到、句句講在點子上;作為一名國學學者,他可以談論國學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其名氣早為圈內所熟知;不局限於自己的專業或職位,他更關注整個社會的轉型,承襲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氣質……然而,坐言起行,韓望喜更是一位發現中華傳統文化之美的傳薪者。

  深圳一名公車司機是韓望喜的忠實粉絲,聽他的電台節目已經數年。這位司機告訴韓望喜:「我本來脾氣暴躁,聽了你的講座和電台節目後,性情改變很大,路上遇到糾紛也能平心靜氣來解決。」對此,韓望喜非常開心。他說:「可見,《論語》是可以觸動心靈、深入靈魂、轉變氣質的。」

  心裏要有文化,才能愛護文化。轉型期最容易丟掉文化的東西。韓望喜說,我們處於劇變的時代,許多東西我們還來不及趕到現場就消失了。今天的知識分子光有文化自覺還不夠,得有先覺。

  這麼多年來,韓望喜一直在解讀經典,躬身做一個中華文化的傳薪者。他說:「真善美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傳薪者的使命就是引人向真向善向美。」

  相容並蓄 圓融無礙

  韓望喜說,中國的文化核心就在「仁義禮智信」。數年前,他終於有機會,用自己的筆,寫出一部恢宏的作品《人文頌》,向世界證明中華文化是有根基、有活力的。

  作為儒家文化交響樂《人文頌》文學腳本創作執筆者,韓望喜在創作時內心充滿感恩之情。「古人說,『盛世歌以頌』。在這樣一個歷史時刻,能夠表達出對中國文化的景仰之情,是何等榮幸的事情!」他說。

  《人文頌》作品自面世後,曾先後應邀赴法國巴黎、美國紐約、保加利亞、馬其頓,以及我國首都北京、港澳台等地區巡演。中國國學以全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也讓韓望喜更加堅定了在「一帶一路」上的國家和地區推廣國學的決心。

  目前,韓望喜全力在小學推廣雙語《論語》教學,編寫教材。「《論語》是中華文化的聖經,我希望能編寫出雙語《論語》的課本,像《新概念英語》一樣在全世界範圍內廣為傳播。」推廣當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師資力量奇缺。他說,希望學校和政府能夠重視並出資培養雙語國學老師。

  無論是電視台節目《大講堂》、電台的國學節目,還是面向普羅大眾的國學講座,韓望喜每一講均依照原典,持平實之論,無造作之言。

  粵港文化同宗同源,韓望喜曾經對香港的大學生講授儒家文化。他說,何謂文化尋根?香港年輕學子要了解中華文化源流,體會中華文化之美。中華文化是黃鐘大呂,金聲玉振,根在一個字,就是「心」。要為天地立心。以精神的我、道德的我來立。人的道德心,人的良知良能,若火之始燃,泉之始達,擴而充之,可保四海。

  韓望喜的深刻和圓融之處,還在於對法家思想也了然於心。

  歷史上無論哪個朝代,治國時法家思想都是赫然在目的。韓望喜說,法度是治國之重器,這一點任何人都不會忘的。當然對於今天來說,治國就應該圓融無礙,對於先秦諸子思想,我們都要能夠相容並蓄、圓融無礙,取其精華,為今天的社會服務。

  圖:受訪者提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