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生活了近十年,遠在貴州的父母第一次來探我,打算長住一個月。甫抵香港的前三天,我專門請假全程陪同,主要任務就是帶父母熟悉搭乘地鐵、買菜煮餸等等基本生活技能。
說是基本技能,並非誇張,家中生活與這裏差別甚大,許多細節必須一一向他們解釋。香港與內地行車方向相反,如果一時反應不過來,記得看地上「望左」或「望右」的標誌;搭地鐵乘手扶梯時,靠右邊站,把左邊留出來給需要趕路的人;在地鐵或公交車上不能飲食,確保車廂的清潔無異味;室內室外不能隨便吸煙,必須到指定地點……
爸爸行事不拘小節,又是個老頑固,這麼多有的沒的規則,想必他要不耐煩了。沒想到,他一句抱怨都無,反而小心翼翼地遵守種種規則。尤其是禁煙一條,對於在家自由散漫慣了的老煙民來說簡直是酷吏。爸爸非但沒有不滿,竟然讚賞連連:「這樣做是對的,免得污染環境,不讓身邊的人吸二手煙,內地也應該學起來!」逐漸地,爸媽開始往周邊探索,自從發現了附近的海濱公園,他們每天都要到那裏去走上一趟。在公園還有一個「重大發現」,那就是乾淨敞亮的免費澡堂。我租住的地方洗澡間很小,爸爸形容自己像「大象到了瓷器店」一般活動不開。這下好了,他每天運動後都能洗完澡再回家。「真好啊,這要是在內地,肯定要收費的。衛生間備有紙巾,運動場有飲水設施,看似微小,卻非常人性化。」
在爸媽連連的讚嘆中,我重新審視了香港這座城市的種種細節。遵守規則,並非束縛或管制,而是對每個個體的尊重和愛護。香港的人性化,正是隱藏在種種看似繁雜的規則之中,體現在諸如提供廁所紙巾這樣的細節之中。
在香港待久了,不知不覺地,難免把這一切當作理所當然了。這個月,爸媽跟着我遊香港,我卻跟着爸媽重新發現香港的人性化。生活在這樣的地方,心中感到自豪,此刻寫着,也是充滿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