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生死之爭/凡 心

時間:2017-11-13 03:16:07來源:大公網

  廣州的親人病危,住進醫院俗稱ICU的重症監護病房。這段日子,天天往那兒跑。

  送到ICU的都是生命垂危、失去意識、呼吸不能自主、心跳和血壓極不正常的病患,他們可說是生死命懸一線。

  一個ICU治療室,有二十張病床,各床都配有呼吸機和各種監測儀,隨時反映着病患的心跳、血壓、血含氧量、用藥量及生命的各種體徵。

  根據內地標準,只要病患心臟還在跳動,便不能宣布生命終止,即使病患已失去意識。

  住進這個ICU的,大都是長期病患者,又都是長者,有的年近百歲,還有的已到鬼門關轉過,經搶救又活過來了。他們年輕時都曾為國出生入死,具離休或退休資格。也有人早留下話:不作過度治療。即說,不進ICU,不搶救,不插鼻、胃管。

  只是生命真到垂危一刻,病患已不省人事無法自主,家屬就陷入糾結。最無奈的,是各地親人都在往醫院趕求見最後一面,醫生啊,您就想法拖一拖病患的生命吧。

  最直接的搶救,就是進ICU。一進ICU,病患的生命就完全交給醫生了。ICU無權去人為干預生命,有責任盡全力去維持病患心跳。只有病患停止心跳時,才能宣布其死亡。

  不少病患已經全無意識,閉目昏迷,不能和人溝通,沒有了生命樂趣,也沒有可能復原。但現狀還得就此下去,也許一個月,也許一年甚或更長時間。即便有家屬委婉表示放手讓老人歸去,把資源留給更有價值的治療,醫生也不會採納意見。因為ICU的責任就是為百分之一生的希望而盡百分百的努力。

  「陰謀論」者認為醫院是把這些病患當提款機。這問題可立項另作討論。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內地未有「安樂死」一說,在輿論上、法律上都還完全沒有準備。

  不但是內地,就是許多被認為思維現代化的西方國家和地區,也包括香港和台灣,還沒有實行「安樂死」的準備。瓊瑤阿姨《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遺囑,主張病患生前可自決生死,在兩岸都引發了強烈的反應,實屬必然。  

  要實現人對死亡自主的一天,前路迢迢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