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二○一○年丘成桐獲「沃爾夫數學獎」,回到母校中大演講/中大供圖
由商務印書館(香港)出版,季理真、徐浩、楊樂、劉克峰主編的《丘成桐的數學人生》現已面世。該書輯錄了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多年來的學術演講和文章,從「心路歷程」、「真知灼見」、「數學漫步」、「詩文欣賞」、「大師風采」五個部分,講述丘成桐早年走上數學研究之路的經歷,並分享其關於人生經驗。當中「大師風采」部分,由丘成桐的徒弟撰文,敘述老師在學術界的成就和高尚品格。
丘成桐,一九四九年出生於廣東汕頭,其後舉家移居香港。父親丘鎮英在大學教授哲學,常在家中與學生討論哲學,啟迪旁聽的丘成桐。丘成桐一九六六年入讀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數學系。一九六九年,丘成桐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攻讀研究生,開展數學上的輝煌歷程。一九七六年,二十七歲的丘成桐解決了微分幾何中的一個著名難題「卡拉比猜想」,其結果被稱為「卡拉比─丘流形」,後來被應用在物理學的弦論中,成為描述宇宙空間的理論基石。三十三歲獲得有「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Fields Medal)。一九八七年起於美國哈佛大學任教,二○一○年獲「沃爾夫數學獎」(Wolf 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