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台中歌劇院《女武神》自然順暢/劉靖之

時間:2017-11-13 03:15:49來源:大公網

  圖:第一幕,失散多年的哥哥齊格蒙與妹妹齊格琳德重逢後相戀並一起逃離渾丁的魔掌

  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簡稱《指環》)四聯劇是規模宏大、耗費巨資的歌劇製作,香港仍未有條件把它搬上舞台,香港管弦樂團由二○一五年起至一八年以歌劇音樂會的形式,分四年上演,已是本地樂壇盛事。本地樂迷只能去其他地方觀賞這歌劇,筆者今年五月到歐洲觀看了皇家瑞典歌劇院公演四聯劇,近期就去台中看了這套劇第二部曲《女武神》。

  台中歌劇院繼去年的《萊茵黃金》(筆者一向譯為《萊茵的黃金》),今年十月十一、十三、十五日連演三場《女武神》。這所歌劇院於去年十月開幕,開幕節目便是大製作的《指環》四聯劇的第一齣《萊茵黃金》,今年《女武神》、明年《齊格飛》(港譯《齊格菲》)、後年《眾神的黃昏》。

  出動巨型機械臂

  台中國家歌劇院這次與西班牙瓦倫西亞蘇菲亞劇院(Palau de les Arts Reina Sofia, Valencia, Spain)和意大利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共同製作,分工如後:一、台中劇院: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呂紹嘉擔任指揮,鋼琴排練許惠品與蔡學民;二、西班牙劇院與意大利音樂節:執行導演Esbeban Muñoz、舞台設計Roland Olbeter、燈光設計Peter van Praet以及他們的助手。台中歌劇院固然有自己的常設組織,包括劇院的藝術總監王文儀、製作人王詩尹、王偉齡,以及宣傳、舞台技術、燈光、音響投映、化妝、道具等有關技術和行政人員。

  《女武神》的主要演員有十四位,其中齊格蒙(Siegmund, Simon O'Neill飾演)、齊格琳德(Sieglinde, Anja Kampe飾演)、渾丁(Hunding, Ardrea Silvestrelli飾演)、佛旦(Wotan, Jukka Rasilainen飾演)、佛麗卡(Fricka, Jamie Barton飾演)、布倫希德(Brünnhilde, Jennifer Wilson飾演)六位是歐洲著名華格納樂劇演員,在此劇裏的演和唱的分量相當之重。另外八位女武神是台灣本地培養的聲樂家,其後到歐、美、英等國深造或獲得國際歌劇重唱獎:林慈音飾演Helmwige、林玲慧飾演Gerhilde、林孟君飾演Ortlinde、張嘉珍飾演Waltraude、羅明芳飾演Siegrune、范婷玉飾演Rossweisse、鄭海芸飾演Grimgerde、王郁馨飾演Schwertleite。這八位台灣女歌唱家的音色、音量都過得去,與佛旦和布倫希德配合得自然順暢。

  這次台中歌劇院與蘇菲亞皇后劇院的《女武神》採用了蘇菲亞皇后劇院二○○七年製作、Carlus Padrissa導演的版本,這版本現已成為華格納《指環》歌劇製作和演出的經典版本之一,其他經典版本還有Patrice Chéreau導演、Pierre Boulez指揮的拜魯伊特節日劇院、Harry Kupter導演、Daniel Barenboim指揮的拜魯伊特節日劇院、

Sven-Eric Bechtolf導演、Christian Thielemann指揮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等版本。

  這次在台中歌劇院上演的《女武神》,在第二、三幕裏,用了六架人手操作的升降台架(歌劇院新聞稿裏稱之為「巨型的機械手臂」),可令站在手臂台架上的演員升高、下降,或向前伸展至樂隊池上,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既可讓佛旦、布倫希德、佛麗卡以及八名女武神像駿馬飛馳在空中,又隱喻只有神界才可以如此,齊格蒙與齊格琳德這兩名凡人就沒有資格在空中飛翔。導演用了八名「操作演員」(Crane Operators)來操作六部巨型機械手臂。

  場刊裏還列出了三十名「特技演員」,想是第二幕裏吊在半空中和躺在地上的由女武神收集回來的戰死英雄,在其他製作版本裏多數象徵式地顯示這些「人體」,不像這個版本那麼強調他們的存在。

  八女武神唱演俱佳

  筆者在過去二十幾年裏觀看各種製作、演出的《指環》四聯劇──古典的、現代的、後現代的、超前衛的,筆者還是比較喜歡古典的,古典服裝、

古典舞台設計,用矛與盾。最不喜歡是華格納大本營拜魯伊特節日劇院於二○一三年製作的版本。因此,筆者覺得台中歌劇院製作演出二○○七年西班牙瓦倫西亞蘇菲亞皇后劇院的版本很合胃口。第一幕的舞台設計只是一棵大樹,而且是影片布景。第二幕佛麗卡與佛旦之間的對話、佛旦與布倫希德之間的對話、渾丁與齊格蒙之間的打鬥與佛旦的干預,以及布倫希德的無效協助,一個接着一個,形成了一股極大的張力。

  幾位主要的演員都有水準的演出──齊格蒙的男高音和渾丁的男低音,音色扎實,頗具氣勢;佛旦的低男中音略欠霸氣;齊格琳德這個角色本來由奧地利女高音Petra Maria Schnitzer擔綱演出,因病而由德國當今最聞名的女高音之一Anja Kampe演出,效果非常之好,可以說是這次演出的亮點之一。Kampe的音質優美亮麗,扎實而抒情,是德國樂劇的天生好歌手。佛麗卡和布倫希德兩位女高音皆有高水準的演出,尤其是後者,華格納的旋律是測試這位首席女武神的聲樂能量的極限。其他八名女武神,每人的分量不多,她們都唱得不錯。

  指揮呂紹嘉是德國留學的指揮家,在銀幕上見到他指揮若定,動作不大但清晰扼要,能緊緊配合舞台的劇情──速度和節奏都穩定流暢。

  筆者本應參觀這座現代化的歌劇院,可惜時間不允許,返港後讀到一篇論及台中這座歌劇院的文章,文章說「在芸芸的建築設計中,最終由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豐雄的『美聲涵洞』(Sound Cave)的設計得獎。伊東的設計完全打破幾何規律,顛覆建築常規。這棟建築物沒有樑、柱、牆、樓板等建築元素之分,全棟建築皆為重疊的曲牆結構,放眼全世界沒有先例。」

  筆者的感覺是音響效果自然、順暢、舒適,座位和視線均好,人聲和樂團各樂器層次清晰、音色圓潤,整個五小時的過程十分愉快,並沒有疲倦的感覺。這與在拜魯伊特、維也納、慕尼黑等地的感覺頗有差距,在這些城市聽歌劇要穿西裝,甚至要打領帶。在台中歌劇院就不用,隨意而舒服。

  (台中歌劇院圖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