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林憶蓮的「形而上」\楊騏

時間:2017-11-09 03:16:06來源:大公網

  「流行樂只會談情說愛」這類遺老思想,真該扔進垃圾桶了。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有盧國沾等人發起過「非情歌運動」;後來樂隊高潮掀起,Beyond、太極等樂隊在非情歌創作上建樹頗多;到了近年則有林憶蓮的《蓋亞》訴說人類對環境的傷害。以上這些流行樂是在題材上的創新;而手法上較為抽象、更為概念化的那類流行歌,不言說具象的感情或事物,我把它們稱作「形而上」的流行樂,這類歌曲在流行歌壇不多見,因為歌手不易唱好,大眾也不易理解,大紅大紫的可能性較低,除非「殿堂級」歌手願意嘗試,例如王菲的《阿修羅》、張國榮的《夢到內河》、梅艷芳的《花生騷》,又比如林憶蓮和她的《無言歌》。

  《無言歌》靈感源自林憶蓮在山上漫步時看見一道道車頭燈忽閃忽閃的浮光,爾後她寫下這首曲子,並和李焯雄一起完成了填詞。舞曲電音和宗教音樂的激烈碰撞間,牽引出起源、輪迴、戰爭等宏觀的議題,它們在時間長河中不斷閃回,就似林憶蓮歌音中那神經質的起伏,觸碰你的思想和你的罪孽,那麼不安穩,那麼地劇烈,而你卻對此無能為力。誠實地傳達出她寫在專輯內頁的話語:「我不想製造安全的無味……這是一個過程,一個對生命的態度……靈魂在身體的殿內,情感仍然在禮制的束縛中。無言,是絕對的靜默控訴。」雖然副歌始終在重複同一句「救救我們的神經」,造成歌詞似乎沒有用心寫的錯覺,但其實李焯雄和林憶蓮的作詞在字眼細節上暗藏心思,玩轉諧音,「夜宿嫉妒」與「耶穌基督」,「世家謀逆」與「釋迦牟尼」,平添了幾分張力。林憶蓮近日又回到紅館開唱,頭兩首歌便是《蓋亞》與《無言歌》,讓整場演出有了個極具戲劇性的開場。

  誰還說港樂已死?連五十歲的林憶蓮都在進化,樂壇怎會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