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志林》有一則「節食宣言」:「東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有召我者,預以此告之,主人不從而過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
這算是蘇軾為自己來往吃喝量身定做的「八項規定」。字面上看,不僅極符合養生健康之道,更簡直是修身養性的人生信條。
不過呢,了解東坡的今人看後,就會想到一句話:「吃飽這一頓,從明天起再開始減肥!」這是不少吃貨都曾發過的「毒誓」。
東坡是公認的「吃貨鼻祖」,不惜拚死吃河豚。不僅有膽,而且有品。豬肉要「嘗項上之一臠」,螃蟹要「嚼霜前之兩螯」。當然,這些都是發達之後的做法。囊中羞澀之際,「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其法不用酰醬,而有自然之味」,也算是俗味雅吃。
雖然東坡自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但其實若二者必選其一,東坡是寧可無竹,也不能無肉。在黃州吃豬肉,「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一般人誰受得了這吃法?不僅如此,東坡還津津樂道作詩授人廚藝:「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焰煙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
即使謫居當時屬嶺南蠻荒之地的惠州、儋州期間,無肉不歡的他,還入鄉隨俗地吃過蛇肉、鼠肉,對於「老廣的味道」來者不拒,青睞有加。
當今的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多為後人附會以揚名。然而各色菜式,一加東坡二字,老饕們無不聞名即立時垂涎。「吃貨鼻祖」影響之深,殆非虛矣。
所以說,東坡「三養」戒律,跟現在吃貨們的減肥宣言差不多,要真正做到,哪那麼容易?但是此條落款時間為「元符三年」,蘇軾此時已然是六旬老者,身體大不如前,要「寬胃養氣」確已刻不容緩。次年,他就在遇赦北歸的途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