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建福宮花園人文歷史解構\姜舜源 文、圖

時間:2017-11-08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圖:建福宮花園主景延春閣

  報載,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款待他。建福宮花園位於紫禁城裏西北部,現存格局是清代乾隆五年(一七四○年)開工興建,至七年(一七四二年)落成而確立的。一七七六年(乾隆四十一年)七月四日,大陸會議在費城發布《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誕生;也在這一年,清代中央政府平定川西藏族大、小金川兩部落的叛亂。近代以來炒起來的所謂「西藏問題」,乾隆皇帝在二百四十年前就給出了答案。

  建福宮建築平面布局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部建築原來全部屬於建福宮建築群,在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為撫辰殿、建福宮、惠風亭、靜怡軒、慧曜樓。前部緊湊,後部疏朗。後來經營花園,惠風亭北側用紅牆隔出最後一進院落,其間的靜怡軒、慧曜樓劃入,形成花園東部。西部以延春閣為中心,北有敬勝齋,南有疊石假山,西有碧琳館、妙蓮華室、凝暉堂。延春閣平面呈方形,體量很大,重檐四角攢尖式頂。在造園藝術上,她是整個建福宮花園的「主景」;甚至在紫禁城西北區,她也高聳醒目。辛亥革命後,清「遜帝」溥儀暫居宮中期間,一九二三年十一月發生火災,全園建築焚毀。一九九九年至二○○五年,故宮博物院展開建福宮花園復建工程,香港恆隆集團主席陳啟宗創建並擔任主席的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發起並贊助了主要經費。

  沿革創新不可偏廢

  現存北京故宮,於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年)落成,明清時期稱「紫禁城」,象徵古代天文學上中天三垣中心的「紫微垣」,那是天皇大帝的天庭;皇帝身為「天子」,皇宮禁地便稱為「紫禁城」。永樂皇帝遷都北京,是出於維護國家統一的大局考慮,當時限於物力財力,北京皇宮的許多建築都還沒建造,甚至朝廷六部衙署也都還沒有。建福宮花園所處「西五所」位置,是明清時代未成年的皇子們的住處,從東到西分布着五座三進的院落,它們在皇帝居住的乾清宮和皇后居住的坤寧宮之西,故稱「乾西五所」,與中宮乾清、坤寧之東的「乾東五所」相對應。「所」與如今「託兒所」的「所」意思相同。

  永樂遷都北京時皇子已成年,所以並未建造東西五所;後代皇子年幼,才陸續蓋起東西五所。對於前代遺產,乾隆皇帝有自己的系列主張:「因舊置而修飾之,謂之沿;易新建而創為之,謂之革。」乾隆帝弘曆於雍正五年(一七二七年)奉父命在「乾西五所」的「西二所」,與後來成為孝賢皇后的富察氏完婚。弘曆當皇帝後,這裏成為「潛龍邸」,升格改建為「重華宮」,重華宮裏至今保存着孝賢皇后當年從娘家帶來的嫁妝│一座黃花梨木的大立櫃。西一所就改建為著名的文化活動場所「漱芳齋」,每年正月初三日,皇帝在這裏以「茶宴」(類似如今茶話會),招待他自己的秘書班子「南書房」翰林們。後來在嘉慶皇帝時期,林則徐就幾次有幸參加重華宮茶宴。西三所改造成專門服務乾隆皇帝使用的「重華宮廚房」。剩下西四、西五兩所,就在乾隆七年改建為建福宮花園。如今建福宮花園分為東西兩部分,就是繼承了這兩所的舊有格局,並把西牆往西拓出去一些,有「沿」也有「革」。對於這時候還沒誕生的美國人來說,數百年前需要「沿」的東西實在太少,只需要一味創新。因為中美兩個國家歷史不同,處事思路各異。

  乾隆園藝承先啟後

  乾隆皇帝在歷史上以「大興土木」著稱,其實他大興的土木工程主要用在造園上。如今我們見到的古代皇家園林,大多數是他留下來的,例如北京西郊「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即頤和園,以及暢春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乃至各處行宮,例如天津薊縣盤山行宮「靜寄山莊」、北京大興區團河行宮。

  圓明園、避暑山莊擴建工程在乾隆帝繼位不久就展開。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正月,乾隆帝就安排皇家畫院「如意館」的畫師冷枚、唐岱、沈源,仿照康熙朝繪製《避暑山莊三十六景圖》,為圓明園繪圖。隨着擴建工程進行,乾隆六年(一七四一),由三十三景增至三十六景;乾隆九年最終形成《四十景圖》。避暑山莊大規模擴建工程,於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至十九年(一七五四年)進行,增建宮殿和多處境觀,在康熙「三十六景」之外,再建新「三十六景」,合稱避暑山莊七十二景。而乾隆七年營建的建福宮花園,處在圓明園擴建工程與避暑山莊擴建工程之間,在這一輪大型造園活動中,處於承先啟後的地位。此園造好後,乾隆帝照例命宮廷畫師丁觀鵬繪製了大型紀實圖畫《太簇始和圖》。中國古代以十二樂律與十二個月相配,「太簇」代表正月,此圖描繪正月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和諧景象。此圖為寫實的樓閣界畫,畫中主景延春閣,重檐四角攢尖頂,立面兩層,平面為五間的方亭,漢白玉須彌座台基。閣前有積翠亭,閣後有敬勝齋,東為吉雲樓,左下角可見惠風亭、存性門與靜宜軒,四周圍以牆垣,以廊廡相接,假山環繞前院。園內樓閣、亭軒屋頂樣式,有硬山頂、勾連搭卷棚頂、圓攢尖頂、四角攢尖頂等,屋面覆黃、紫、藍、綠各色琉璃瓦,既有區別等級作用,又具藝術裝飾效果。這成為復建這處焚毀的園林的重要形象依據。

  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一七七一至一七七六年),乾隆皇帝營建了為退位後準備的寧壽宮太上皇宮殿及花園(俗稱乾隆花園)。寧壽宮後寢部分建築仿照建福宮花園建造:符望閣仿照延春閣,倦勤齋仿照敬勝齋,景福宮仿照靜怡軒,梵華樓仿照慧曜樓,佛日樓仿照吉雲樓,玉粹軒仿照凝暉堂,竹香館仿照碧琳館,養和精舍仿照玉壺冰室,聳秀亭仿照積翠亭。從這個角度看,建福宮花園在整個乾隆時期皇家園林營造上,也處於承先啟後地位。

  「主題園林」春秋意境

  建福宮之名歷史上早已有之,最著名的是四川青城山建福宮,始建於唐開元十八年(七三○年),南宋時因成都制置使、詩人范成大奏請,賜名為「會慶建福宮」,出漢代讖緯之書《河圖括地像》:「岷山之下為井絡,帝以會昌,神以建福。」乾隆皇帝不喜歡讖緯之書,他御製《建福宮賦》明確表示,是用儒家典籍《尚書.洪範》「斂時五福,敷錫庶民」和「建民之極」之意。就是代表天下蒼生,祈求天降五福(《洪範》原文: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並把五福推廣給天下蒼生;還要為民立極,率先垂範,建立行為規範。換言之,宮中這處園林比起外間山水行宮,要更加講政治。

  從園林藝術來說,這又是一座主題園林,好比如今流行的「主題公園」。建福宮花園的用途是避暑,只作為宮中避暑乘涼之地,所以確定主題是「清嘉」。其建築物、植株、點景等,均圍繞這一主題展開。故有松、竹、文石、嘉木、芝田、蕙畹,殿仿漢代離宮別苑建章宮馺娑殿、春風搖盪的駘蕩宮。一言以蔽之,此處一切設施、點綴,都要製造春、秋的意境,而不可以是炎炎夏日。

  乾隆帝在《建福宮賦》裏說:紫禁城裏夏日酷熱難耐,非常需要一個有樹木清蔭的地方避避暑氣(畏炎歊之相逼,乃托興於清嘉)。恰好我當皇子時居住的鄰居西四所、西五所有這樣的去處,於是我略加經營。此地毗鄰皇帝的辦公廳乾清宮,圍於宮牆之內也不拓展,低於乾清宮正寢也不增華。儉樸但又不至於簡陋,幽靜又不遙遠。尤其是它就在朕舊居重華宮之西,就好比唐玄宗興修潛龍邸興慶宮。這項工程不用戶部從國家經費裏撥款,也不動用人民勞役,就採用市場化運作,花錢僱工匠們去幹,投資還拉動生產呢!宮苑的規劃設計仿照漢武帝離宮別苑建章宮的馺娑殿、駘蕩宮。登上延春閣,東西六宮近在眼前,太和、保和三大殿,憑朱欄而相望。「靜怡軒」,期望平常之心常存;「敬勝齋」,警戒不可輕舉妄動;「惠風亭」,盼天下惠風和暢;「延春閣」,願與群生共享明媚春天。景觀建築的命名,無不要觸目警心,始終不忘初心;居安思危,戒凜戒懼。花園裏文石矗立,嘉木叢生;芝田蕙畹羅列,鳥語花香。披薰風兮思解慍,對時雨兮樂向榮。觀太宇兮調元化,育萬物兮驗農耕。一句話,非常有利於更好地日理萬機。

  廣州番禺餘蔭山房等近代嶺南建築有一種「滿洲窗」,窗扇裝上有特殊效果的近代西洋玻璃,透過玻璃看庭中喬木,呈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推換窗扇,另一種玻璃又讓庭中花木呈現爛漫春光。這與建福宮花園建築環境設計用心一樣,而建福宮花園是其前輩。

  文人情懷幽泉晴雪

  從建福宮花園可以看出,乾隆時期園林營建一是崇尚天然。乾隆《圓明園後記》稱:「軒墀亭榭,凸山凹池之紛列於後者,不尚其華、尚其樸,不稱其富、稱其幽。樂蕃植,則有灌木叢花,怒生笑迎也;驗農桑,則有田廬蔬圃,量雨較晴也。松風水月,入襟懐而妙道自生也;細旃廣廈,時接儒臣,研經史以淑情也。」

  作為傳統文化修養精湛的乾隆帝,在園林藝術旨趣上,最愛幽泉、晴雪,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文人情懷。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南巡,見到蘇州寒山范氏園中千尺雪瀑布,一見鍾情,竟至流連忘返。回京後馬上在西苑中南海淑清院仿製,但以「乏天然」不如意,秋天去避暑山莊再仿,「天然之趣足矣」,但那裏是新園,「尚未得松石古意」。次年春到了盤山,終於找到與寒山「千尺雪」一模一樣的環境,這才罷休。而且感悟到,「乃知千乘萬騎,不可以遊山。偶一過之,山靈將毋笑其不韻也耶!」一景而三仿,證明獨愛之切;也可見其頗有「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的高士情調,與漱芳齋後殿「高雲情」相脗合,也可說頗有古文人所謂清高情懷,以及「文人相輕」的壞毛病。

  乾隆帝嚮往江南園林清幽佳趣,他稱自己的樂善堂:「余有書屋數間,清爽幽靜。山水之趣,琴鶴之玩,時呈於前。萊圃數畦,桃花滿林,堪以寓目。」

  他還愛雪成癖,關於雪的詩很多,飲茶最愛雪水烹製,青年時期就有很多以《烹雪》為題的詩作。每年正月初三重華宮茶宴,以「十八學士登瀛洲」之意,招待翰林們飲「三清茶」(梅英、佛手、松實),就是用雪水烹茶。三希堂第一希就是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每遇晴雪,他往往詩興大發。而且這一取向或者可以說影響到士風、社會風氣,如《紅樓夢》櫳翠庵雪水烹茶。

  文化遺產更是當時造園不可或缺的內容。比如乾隆皇帝臨摹古代法帖,彙集為《敬勝齋法帖》,用的就是建福宮花園敬勝齋。

  一座紫禁城,就是明清五百多年立體的歷史書;一座花園,濃縮了中華文化數千年精華。這裏的人文歷史內涵着實豐富得很。

  (作者為中國歷史文化學者、北京市檔案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