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新興債市走資風險初現/ 大公報記者 李耀華

時間:2017-11-07 03:16:10來源:大公網

  美國利率日漸回復正常化,稅改若過關更有可能將美息推高一線。然而,直至現在新興市場還未再次出現類似2013年的急劇走資潮,反而不斷加速吸金,似乎美國加息的憂慮現已被該市場的投資者消化。但是,由於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主要以美元計算債務,因此,即使加息未導致新興市場出現走資潮,但將會令新興市場的借貸成本增加,區內債務負擔壓力更重。

  雖然美國自從2015年12月以來共加息四次,但並未有導致資金大舉流出新興市場,根據資金流研究機構EPFR的統計,今年以來,流入新興市場固定收益基金的金額便已超過500億美元。而全球最大追蹤新興市場地方債券表現的一隻ETF,年初至今,規模已暴增了一倍,至67億美元。反映出美國加息至今仍未嚴重削弱投資者對新興市場債市的熱情。

  然而,投資者可能不明白,資金雖然未有減少流入新興市場,但是流入的卻主要是銀行借貸,包括買入新興市場債券等為主。根據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師一份報告顯示,直至2016年,新興市場對外國銀行的債務金額大升了超過三倍,由2005年的2萬億美元,增加至7萬億美元。另外,截至2016年第三季,亞洲新興市場約七成的跨境借貸是以美元計算。

  這就是說,美息一旦持續上升,以美元為主的借貸成本便會大增,新興市場債務負擔便會大舉增加。而且更有可能出現的是,雖然新興市場還未出現撤資潮,但假如美息續升,外國資金最終難免會撤離,轉投利率較高的美國資產,屆時新興市場無可避免地再現走資。撤資潮加上借貸成本急升,區內信貸便會收縮,最終可能引致金融危機。

  事實上,危機風險已在上周初現,投資者從全球最大新興債市ETF中贖回了2.18億美元,為2011年基金成立以來最多。新興市場債券的投資基金在上周亦同樣錄得淨流出,反映出投資者已開始憂慮美國利率上升周期對新興債市的影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