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再別康橋》,令徐志摩在近代文學史上佔了一席。不怎麼喜歡純文學的港人,也因在語文教材中讀過該詩,對他有些認識,何況徐志摩還有些浪漫艷事可成談資呢。
詩人品性浪漫,但用情不專,一輩子與三名女子糾纏。人們談得最多的是他與陸小曼,與原配張幼儀的故事卻少有提及。
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後,生活時見窘迫,褲子曾出現破洞。張幼儀雖已與之分開,但發現後即為他訂做了兩身高檔新衣。陸小曼也發現了徐志摩褲子的破洞,卻未為其縫補,因她當時正對徐志摩大動肝火。
這之後的故事,就是徐志摩沮喪地北去,因飛機失事一去不歸。
兩個女子都發現了徐志摩褲子上的破洞,但有兩種行動。
張幼儀也是大家閏秀,身懷六甲時被徐志摩拋棄,孩子剛生下被迫簽了離婚書。但她生性堅強,到德國去讀了大學,回上海在大學教書,辦了服裝業,出任了女子銀行董事,帶大了兒子,五十二歲時才在香港改嫁。當時徵求在海外的兒子意見,兒子回信情理通達,孝感動天,文采斐然,成就了一段佳話。
雖與徐志摩離異,但張幼儀深知其價值,談徐時從不口出怨言,還全力去搜尋其作品出版全集。更難得的是她愛屋及烏,一直資助陸小曼的生活。只能說,她以德報怨,大度寬容,識大體,明事理。
這樣的女子能複製?答案只能是:世上再無張幼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