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設計人生/純 上

時間:2017-11-01 03:15:54來源:大公網

  你對現狀不滿嗎?你是否覺得自己該做別的工作,過別樣的人生,成為另一種人,但又深陷泥潭,進退失據?如果是,硅谷設計師、史丹福大學設計所教授本奈特(Bill Burnett)和埃文斯(Dave Evans)所著、《紐約時報》排名第一的暢銷書《設計你的人生》也許能為你帶來福音。二人之前在史丹福大學教授的同名課程深受歡迎,數年間幫助幾千名學生改變了人生。他們承諾也要通過此書教會讀者如何建構幸福快樂、充滿意義的人生。

  該書提供的核心技能是:要學會像設計師那樣思考。兩位作者說,作為高科技新產品的設計師,他們與掌握大量數據資料、知道要解決什麼問題的工程師不同,起初不知要設計什麼,因為連客戶都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策略是根據已知資訊和現有技能,先做出初始模型(protogtype),投放市場獲取回饋後,再調試改進,就會越做越好。當初本奈特為蘋果電腦設計內滑鼠時,搞不懂該設計一個還是兩個按鈕。市場調研後,發現顧客喜歡一個按鈕,於是再多次設計,多次改進,終獲成功。

  人生也是如此。個人情況千差萬別,哪種生活最好沒有獨一無二的標準答案。「大學專業定終身」(美國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從事與專業有關的工作)、「成功必定帶來幸福」、「改變人生為時已晚」都是導致人生「功能失調」(dysfunctional)的錯誤看法。我們不需要在某一時刻設計出關於未來的完美無缺的計劃,只要學會在模糊、紛繁的資訊中找到路徑,摸着石頭過河就行。從零到一、從無到有聽來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從一到二,走一步看一步就沒那麼難於上天了。因此,作者列舉出「設計師頭腦」的五大要素:保持好奇,嘗試新事物,用新角度看待老問題,懂得設計是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尋求幫助和合作。

  這種「築路前行」(build your way forward)、不斷嘗試、不斷修正的做法顯然有助於擺脫無力感,促使我們用實際行動改變人生。但我覺得書中最有啟迪的說法在於要改變命運,首先得找到「真正的問題」。騎自行車吃力?你無法對抗重力,但可通過選擇更合適的自行車、提高體能讓騎行變得輕鬆。有些問題如同重力,是個人無法改變的生活「情境」(circumstance)。在他們眼中,「無法通過個人行動改變的都不是問題」。如,你深愛音樂,但音樂家收入菲薄,難以謀生。個人無法力挽狂瀾,改變社會薪酬制度,你要研究的問題是怎麼才能養家餬口又不忘初心:或節衣縮食,靠音樂家的薪水度日;或找個賺錢行當,業餘時間再追求真愛。

  不過,作者不是要大家逆來順受,安於現狀。書中教誨的人生設計十大步驟,首先從評估現狀、發現真正的人生意義開始,以此為「指南針」,引導你步步向前,永不言棄。他們鼓勵讀者探索、嘗試,通過想像「現有資源可以實現的人生」、「被迫改變時的後備人生」及「如果錢不是問題時能享有的人生」,發現新角度、新機會、新辦法。書中還提供了操作步驟和練習方案。如,每天記錄最專注投入、最享受的活動,從中發現自己的激情所在。本書後半部集中為畢業找工、初入職場的「新鮮人」提供建議。從解讀招聘廣告,投中規中矩的履歷表找到工作,通過工作中的一系列小失敗學習經驗、獲得進步,建構高效合作的團隊,到最終創造出「夢想的工作」。按照他們的方案按圖索驥,也許真能幫大家擺脫困境,取得進展呢。

  作者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必須人生觀、事業觀和價值觀保持一致,讓人感受到身、心、靈三者合一。切忌對該過怎樣的日子,從事什麼行當固執己見,以為別無選擇。很多成功的機會都來自不經意間的嘗試。回顧我自己的出版歷程,大部分都是從事某項研究時靈機一動衍生出的新專案。精彩人生常在岔路小道上,斯言誠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