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又見蔡瀾 翰墨新味有無間

時間:2017-10-31 03:15:42來源:大公網

  圖:蔡瀾現場執筆揮毫

  十月將盡的日子,北京最是宜人,綠樹滲出一抹金邊,涼風不捨夏的溫存。琉璃廠裏更有韻味,空氣裏多一份墨汁的濃香。十月二十七日,「草草不工──蔡瀾行草展」在北京榮寶齋拉開簾籠。當日,《大公報》記者來到北京琉璃廠,獨家對話這位與金庸、黃霑、倪匡齊名的香港才子。聊起辦展,蔡瀾很滿足,甚至透出一丁點的驚喜,「小時候家父說我寫字像鬼畫符。後來我拜師學寫字,就不停地寫寫寫。那時候宣紙很便宜,我就一直寫一直丟,後來那個收垃圾的都煩了,直到今天有一點成績。哈哈哈……」\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文、圖

  蔡瀾的美食論馳名華人圈,七十六歲了,老爺子卻辦起了人生第一個行草展。對於美食,蔡瀾喜歡那種經典不易的味道,甚至反對老字號菜品搞創新。問他這次來北京有沒有發現新的美食,老先生很直率,「沒有啦,還是那幾家舊的(好吃)。」然而,他作書法,卻不拘常規,多謀新變,這種反差讓「蔡氏翰墨」多了一抹驚艷。

  我握筆就像拿鋼筆一樣

  蔡瀾學書法,師從馮康侯先生,後者是上世紀頗有名氣的書法家、篆刻家,曾為梅蘭芳畫過舞台布景。入師門時,蔡瀾四十歲,正在香港電影圈混得風生水起,監製了周潤發、成龍的一批佳作。「我常常喜歡做新的事情啦,哈哈哈。」不管說什麼,蔡瀾都喜歡以老頑童式的笑聲作結,這種與生俱來的「頑皮」也是他寫書法的一個特色。

  中華書法文化歷千年,筆墨內外多成定法,譬如握筆,初學者基本都採用五指握筆法。蔡瀾偏不同。「我就像拿鋼筆一樣,可以的,沒有問題,只要順手就行,不必學古人。」呷了一口自創的抱抱茶,蔡瀾一本正經地說,這些都是馮老師教我的話,否則我不敢教壞大家的,因為我是胡說八道的人。

  行草展間隙,蔡瀾還在榮寶齋大廈辦了一場關於書法的講座。他回憶,初學時拚命寫,卻怎麼也寫不好。待到後來能夠控制筆桿,才體會到手指順着毛筆延伸到紙上,「指與紙相摩挲,真是非常之舒服,那感覺就像搖船,搖啊搖,簡直可以治療失眠。」講座後,一位女學生提問「老師跟我講,學書法要按照楷行草的順序,您怎麼從行草開始?」「沒人規定你這樣的,你的老師教壞你了,是壞老師。你跟我學可以啦,我說可以的。」話音未落,便引來滿堂大笑。

  有心無意最抒情

  蔡瀾常以玩樂之態示人,事實上,他「玩」什麼都極用心。走進榮寶齋書法館,二層小樓,簡樸低調,掛滿了蔡瀾的作品。「將這些作品彙在一起,總有個主題吧?」「呵呵呵,沒有什麼主題,有什麼就寫什麼,隨便一寫,喜歡便留下來。」

  主人雖說沒有主題,但記者還是發現了他的偏好。「無憂」、「無慮」、「無知」、「無妨」、「無掛」、「無常」、「無我」……在所有展出作品中,「無」字詞組出現頻率最高,而這些詞語所透出的清逸通達,就像蔡瀾的靛色長袍,像他的滿頭銀髮,也像他舒朗的眉目。

  蔡瀾很喜歡《心經》,曾長期保持每天抄寫一遍的習慣。有一次,金庸生病,蔡瀾便抄寫很多《心經》送給老友。後來金庸病愈,蔡瀾始終篤信是自己抄送《心經》的效用。這次行草展,《心經》全篇、「度一切苦厄」也被懸置在展館顯要位置。除此,展品中還有許多諸如「平常心」、「常在心」、「用心」等與「心」有關的作品。

  夜裏和石頭談一場戀愛

  說起七十六歲才辦書法展一事,蔡瀾說:「家父很喜歡用榮寶齋木板水印的信箋寫信,我從小就看,很美很美。後來我就跟榮寶齋說,你們把我的字拿去做木板水印吧,再後來對方提出開一個展覽,我說那很好啊,就這樣成行了。」對於能辦起書法展,蔡瀾非常知足,因為他始終記得父親曾說自己寫字像鬼畫符。

  其實,學習書法並非蔡瀾本意,他的心思起初都在篆刻上面。「我從小喜歡圖章,方寸之間,變化諸多,非常了不起的學問。我當初拜師馮先生時,就說自己要學篆刻,可先生說要先學寫字啊,篆刻與寫字是同一個道理來的。馮先生還說,這方印,你不要以為一橫一劃,都是刀的意思,其實它是筆的意思哩。」

  相比「指紙摩挲」之韻,蔡瀾更加喜歡「金石相擊」之音,「青田石不是很硬,晚上,你把刀放到上面,就這樣推過去,那個爆裂的聲音,真是好聽到極點,好聽過任何音樂。那是我跟石頭談戀愛的聲音。」

  蔡瀾「才子之名」著於外,聞聽先生在北京辦展,四面八方的仰慕者齊匯於北京琉璃廠,想來一為目睹先生風采,二為購得一兩件蔡先生書法留作紀念。蔡瀾與榮寶齋溝通,將作品價格壓得極低,如一幅木板水印的《用心》,只掛價約三百元人民幣。

  (編者註:「草草不工─蔡瀾行草展」於北京榮寶齋書法館展至十一月一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