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組北方農村男子相親的圖輯,是傳媒的紀實報道,配有簡短文字說明。從圖片看,被稱為老三的男子年齡約三十歲上下,河南人,幾次去寧夏找媳婦,頭兩次因價錢談不攏,告吹,第三次見到一個十九歲叫香玲的姑娘,兩人面談半小時OK,出價一萬一千元成交。
用到成交這個詞,倒不像是要彩禮,好像是女方父母在賣女兒,不過人窮志短,何況這個故事還是十幾年前的,頗真實,現在一定不是這個價了。香玲第一次坐火車,興奮的傻笑,不過到了老三家,沒出兩個月,就與婆家人打翻,被趕回了娘家。老三只好再踏上去寧夏的相親之路,又一次花了一萬多元,帶回一個叫紅梅的姑娘,幸好,今次雖也曾打鬧自殺,不過紅梅生下一女一男後,日子總算維持到現在。
男女若是自由戀愛在一起的,關係往往維持得較長久,若是靠說媒的下工夫,提親、相親、講東講西講條件的,其中較易隱藏問題。我以前在北方農村見過,有的招女婿招了隻「豺狼」、說媳婦娶了個惡女的事例,都很悲劇。
說媒者以前是項職業,要收取報酬的,像老三家說媳婦,每次給媒人六百元,這在當時當地是公價。有本事說媒,不分男女,一年說成幾單,就可養家餬口了。
如今偏遠農村找配偶還需說媒的瞎摻合嗎?估計不用了吧?只要有手機,可上網交談,上電視參加相親節目,加入婚介所……渠道頗多,不過聽說彩禮有增多趨勢,十分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