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戲台前後七十年\輕 羽

時間:2017-10-29 03:15:51來源:大公網

  近年來,香港對於粵劇的傳承和保育工作,一浪接一浪。該門傳統而地道的表演藝術,越來越獲得新一代認同。在各項保育活動當中,為業界前輩的資料和技藝進行紀錄,是其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最近我捧讀三聯書店出版的《戲台前後七十年─粵劇班政李奇峰》,令我對本地粵劇前輩曾付出的努力,再次加深認識。

  所謂「班政」,應是現代化的崗位名稱。廣東粵劇初起的時期,戲班以紅船到處演出,負責司理及帳目的人員稱為「坐艙」。該人員一般要真懂得開船,恍如一位船長,帶領着戲班登山涉水,靠岸演出。直到近代粵劇進入城市化狀態,香港的戲班便設立了「經理」的崗位,其職能主要是協助班主籌辦演出、聘請演員(行內稱為「訂人」),以至出納結帳。「班政」的功能較「經理」更進一步,除了具備後者的職責,更要開拓劇團的業務,具備長遠發展目標及視野。從前的本地粵劇界,例如曾任雛鳳鳴劇團班主的黃炎,以及全權統籌大龍鳳、慶紅佳、慶新聲劇團的何少保,都是顯赫一時的班政家。

  《戲》書的主人翁李奇峰,獲業界尊稱為奇哥。他本是演員出身,八歲起便登台擔演小兵,早年於越南演出為主,其後回流香港,分別參與不同劇團及名伶合作,以至為林家聲領導的頌新聲劇團擔任小生(第二男主角)。然而,奇哥不以演員為終身崗位,經歷時代推動,至今成為出色的班政家,全力推動粵劇。《戲》書將他的故事,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