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有一幕人生畫面,於今仍然歷歷如在目前。那一年冬天,一個早上,風儘管不勁吹,寒氣終究逼人,人站着不動,地上寒氣會從腳掌慢慢向身上冒升。縱使地處南部廣東省,從化的冬天,也並不暖和。一班香港旅客,抵達以溫泉作為新旅遊賣點的從化,就在那個寒冷的早上,在戶外等候旅遊車到來接去遊覽景點。他們談笑聲浪之高,可謂旁若無人,表面上或想借聲浪驅散寒氣,更大的可能性是財大氣粗。
一九七八年,中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忘記背後由十年「文革」帶來的絕地傷痛,奮力向前,搞活經濟。港人那時到內地遊玩,仗着港幣吃香之態勢,氣焰過盛者不在少數。
筆者是團中一分子。一個漢子身穿深藍色多處補丁的工人裝、兩個手掌深深地插在兩個褲袋內,腳踏一雙已變灰近乎黑的沒有了鞋面的白帆布鞋,十個腳趾只好外露。漢子帶着艷羨的目光,獨自站在離我們不遠的小山崗上,一動不動,靜靜地看着我們,良久捨不得離去。窮困潦倒,顯露無遺。筆者心中劃過一陣酸意,幾顆淚珠不期然滴了下來。
那時候,香港經濟起飛,港人開始有能力到處遊覽。內地剛好相反,經濟剛起步,窮人比比皆是。
幾十年過去,祝之也曾再赴從化,不知怎的,很想在茫茫人海中再覓那小山崗、再見那漢子。現實中不可能重遇,卻幻想漢子已成了大企業家。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周末,祝之到深圳,走進一個公園,看到十歲八歲的小孩,很有組織地參加足球訓練。那邊廂,老人們在進行「敬老杯」門球比賽。男女老少樂也融融。
這也是另一幕裝扮不出來的社會景象。
儘管香港有些人不喜歡內地人,內地這幾十年翻天覆地的改變,乃鐵一般的事實,任何人不能否定。十九大對全國、對全世界都意義重大,對香港,意義更非比尋常。國家強大,作為國家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回歸二十年的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近距離目睹一切,感受異常深刻。
毛澤東令中國站起來,鄧小平令中國富起來,習近平令中國強起來。種種現實數據告訴我們,復興中華民族、生活全面小康,有誰做得到?國民黨做不到,民進黨更做不到,只有共產黨做得到。不管你喜不喜歡共產黨,內地人的生活比以往大有進步,這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