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一句之妙/姚文冬

時間:2017-10-26 03:15:46來源:大公網

  我的處女作是一首寫春天的詩。初寫詩,又不是新鮮題材,不免落俗,但其中有一句「那些燕子又重新信任去年的屋簷」,讓編輯眼前一亮。他後來對我說,就憑這一句之妙,你的詩被採用了。

  我深受鼓舞,並從此記住了「一句之妙」這四個字。

  寫文章哪能篇篇好,句句妙呢?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不也是讓人記住了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嗎?而憑這一句,《岳陽樓記》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重心轉移到縱議政治理想和人文情懷,提升了文章的境界。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亦是獨秀於全文,被傳頌到今天。

  我讀《左傳》第一篇《鄭伯克段於鄢》,當讀到「多行不義,必自斃」一句,不禁驚地站起身來,原來,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出處在這裏啊!僅這一句,鄭莊公的老謀深算形象躍然紙上。才讀到一半,已經覺得,這真是篇好文章。難怪《古文觀止》也作為首篇收錄。

  單憑一句妙語,足以令一篇文章熠熠生輝。

  《聊齋》裏,我最喜歡《畫壁》。朱生看到壁畫上的少女,頓生愛意。蒲松齡這樣描述少女:「東壁畫散花天女,內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櫻唇欲動,眼波將流。」朱生進入畫中仙境,真遇到壁畫上的少女,兩情相悅,有了夫妻之實。於是,少女也就成了少婦,換了少婦的髮飾:「髻雲高簇,鬟鳳低垂,比垂髫時尤艷絕也。」但這次艷遇,只不過是朱生的「幻由心生」。朱生返回人間,再去看畫壁中的少女,居然也變成了「髻雲高簇,鬟鳳低垂」的少婦。蒲松齡這樣寫道:「共視拈花人,螺髻翹然,不復垂髫矣。」倘若沒有這句,小說不過是個簡單的艷遇故事吧,有了這句,構思便十分奇特了。

  前些日子追劇,看《我的前半生》。此劇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但讀過小說的觀眾,大多認為電視劇裏的子君與小說中的不同,有什麼不同呢?大多是舉出小說中的一句話。在原著裏,不會發嗲撒嬌被認為是丈夫拋棄子君的原因,女兒也指責子君:「總不見你跟爸爸撒撒嬌,發發嗲。」子君說:「我不懂這些,我是良家婦女,自問擲地有金石之聲。」一句話,便於電視劇中那個市井小女人子君區別開來了。我雖沒讀過原著,只因這一句話,也忙去買來了看。

  是的,因一句之妙,我還會買下整本書。我還買過一本建築及室內、景觀設計表現的書來看,朋友不解,疑惑地問,是要改行嗎?我笑着指給他扉頁上的一句話:「建築是文學的立體表現,文學是建築的語言形式。」就因為喜歡這句話,我就把書買下了。我得意地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