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婚禮今昔/言 青

時間:2017-10-25 03:35:32來源:大公網

  今夏,我和先生不遠萬里從北京飛赴多倫多女兒家,這對我們已邁入八旬的老人來說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為了參加外孫女的婚禮,這趟遠程非去不可。

  八月的一天,晴朗的早晨,一輛花車從遠處駛來,停在女兒的家門口,從車上走下新郎和伴郎伴娘,他們來接新娘了。外孫女換上紅紗裙,我和女兒穿上中國女性的國服絲綢旗袍,男士們一身西裝革履,在掛着紅燈、貼着喜字的客廳裏舉行了中式婚禮。新郎新娘給雙方父母長輩獻茶後,我們一起乘車去到一個古老典雅的英式飯店,不用說,下一步要舉行西式婚禮了。

  婚禮現場擺滿了粉色和白色鮮花,掛着粉色幔帳和窗簾,顯得典雅而溫馨。外孫女披上了白色婚紗,捧着粉白色鮮花,亭亭玉立,有如仙女下凡。當新郎從新娘父母手中接過新娘步入婚姻殿堂時,兩邊的賓客報以熱烈掌聲。婚禮進行曲緩緩響起,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眼前浮現出五十五年前我和坐在我身旁的先生結成連理的那一天……

  那一天,我們照常上班,準時下班,各自回家,抱起母親給做的新棉被乘公車到了單位臨時分配給我們的一間公寓房,和兩三個朋友一起簡單布置了一下新房。那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不要說擺喜宴,就是糖果花生之類也要憑票證購買。我們和朋友湊了一些糖票,走後門買了幾斤好糖果擺在桌上,就準備迎接客人了。那時人們生活都不富裕,不講送紅包,都送些日常用品,對我們剛成家的人倒都很實用。那天晚上,人們擁擠在那間小屋裏,又唱歌又跳舞,在祝福聲中熱熱鬧鬧結束了「婚禮」,三天後照常上班。

  到了女兒這一代,國家剛剛改革開放,年輕人結婚舉辦婚禮的還為數不多,我們這代人尚無舉辦婚禮的概念,認為這只是富人家辦的事情,自然就沒有為女兒舉辦婚禮,只是男女雙方親屬在一起辦一桌酒席,女兒女婿去照相館穿上婚紗照了一張結婚照,然後利用婚假去外地旅遊,這比我們結婚時又進步不少。

  女兒為彌補我們這兩代人的缺憾,決心為自己的女兒舉辦一場既像樣又不鋪張的婚禮。她從去年就開始規劃籌備,大到選擇婚慶公司、婚禮飯店、現場布置、婚禮程序、宴席標準,小到剪貼喜字、疊做喜糖盒等等,在女婿的協助下,忙活了一年多,終使那天的婚禮進行得很成功。

  現時中國國內舉辦婚禮已經超過國外,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普通老百姓的兒女婚事都要辦婚禮,婚慶公司一手籌辦,一擺就是十幾桌或幾十桌宴席,出席的賓客最少幾百元、上千元的紅包,有的至親出一兩萬、三四萬是很普通的事。今非昔比,我們的父輩們一分錢掰兩半花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的中國老百姓錢袋子都是鼓鼓的。婚禮今昔的對比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家從貧窮到富裕、時代不斷發展變化的歷史。

  外孫女的婚禮雖然在異國他鄉舉辦,但出席的都是中國的親朋好友、同事同學。婚禮主持人請我們這對遠道而來的白髮老人─姥爺和姥姥上台致祝詞,我們衷心祝福他們相親相愛,和和美美,像我們一樣白頭偕老。我們說,更重要的是希望他們不要忘掉自己的祖籍國─正在發展中的中國,他們微笑着點頭允諾,此刻我感到極大的欣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