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仙皇仙后吵架 Alice Blangero攝
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可能是繼其另一傑作《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後,最常被改編成舞劇公演的劇目。自二十世紀以來,不同版本的《仲夏夜之夢》中,最為世界各地觀眾熟悉的當數英國編舞大師費德烈.艾斯頓(Frederick Ashton)結構精簡的獨幕版本《仲夏幻夢》(The Dream)及俄裔美籍編舞家佐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的兩幕版本。
此外,漢堡芭蕾舞團演出約翰.紐邁亞(John Neumeier)排演的版本,同樣是備受舞迷讚賞的舞劇。
馬約編排 創新破格
二○○五年,法裔編舞家克里斯托弗.馬約(Jean-Christophe Maillot)從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獲取靈感,為其領導的蒙地卡羅芭蕾舞團(Les Ballets de Monte-Carlo,簡稱「蒙芭」)編排別具個人風格的舞劇版本,予人創新破格,天馬行空的印象。他更為舞劇取名《Le Songe》。
克里斯托弗.馬約向以獨創一格的動律語彙,擅長調動全方位劇場元素的表現手法,展現出人意表的場景及氣氛效果,被譽為當代國際舞壇備受推崇的編舞家。
除了《仲夏夜之夢》外,他給「蒙芭」編排的多齣劇目,如《天鵝湖別傳》(LAC)、《睡美人》(Le Belle)、《羅密歐與朱麗葉》、《胡桃夾子馬戲團》(Casse-Noisette)……,早已成為該舞團的首本名劇。「蒙芭」經常到世界各地巡演上述舞劇,深受好評。
馬約版本的《仲夏夜之夢》共分兩幕,上半場有十二個場景,中場休息後,下半場則包括十一個場景及尾聲。
編舞家選用了孟德爾頌的樂曲表現劇中雅典兩對愛侶的關係,森林裏仙皇仙后、眾精靈的世界及工匠們的世界則分別採用丹尼爾.特魯奇(Daniel Teruggi)的電子音樂與伯特朗.馬約(Bertrand Maillot)撰寫的樂曲。由是,觀眾聽到風格截然不同的配樂,即時便能分辨,活在不同世界裏各式人物的特性和相互間的關係。
三元宇宙 各有特點
舞台上塑造的三元宇宙,除了配樂各具特點外,舞蹈動律的編排也是經過精心構想的。馬約讓較年輕的舞者擔演雅典人世界裏的多對情侶,他們體現的姿態舞步充滿活力,煥發充沛的能量。然而,他們並非如脫繮野馬般放肆。眾戀人起初雖聽命於長輩的撮合,情非所願地受到約束,他們被迫遵循長輩標準的同時,卻難禁內心的真情流露,相約趁夜晚私奔,追尋兩情相悅的幸福。
精靈世界則重點呈現奇幻、神秘,以及混沌失序、情慾湧現的狀態。馬約委派經驗較豐富的舞蹈員演繹仙皇仙后、小仙帕克與眾精靈的角色,特魯奇的電子音樂格外能凸顯縱慾及曖昧的肢體感觀反應,大膽地顯露軀體內蘊藏的本能,揭示人們屈服於霎時間的衝動和天性。
至於一眾工匠的世界,既帶有自由自在的歡鬆氣氛,又有點荒唐滑稽。工匠們排演婚禮上的助興劇《皮拉摩斯和西斯貝之喜劇版》時,嬉戲瘋狂,他們的舞步古怪有趣,偏執卻滿懷熱忱,各人均不害怕碰釘,只管盡力演好自己的角色。
「蒙芭」的《Le Songe》(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故事大綱基本上沿用了莎士比亞原劇的情節,雅典公爵跟亞馬遜女王即將舉行婚禮,特邀鎮上的工匠充當演員,在婚禮當晚表演助興。仙皇仙后為了爭奪一個童僕爭吵,仙皇一氣之下,差使小仙侍從帕克趁仙后酣睡時向她施法術,令她睡醒時愛上驢子。與此同時,雅典少女被父親強迫下嫁年輕貴族,少女心有所屬,決定與心上人私奔;另一位迷戀年輕貴族的女子,無意中知悉私奔之事,遂告知年輕貴族,兩人追趕至森林,打算阻止情侶離開雅典。經歷連場惡作劇和亂點鴛鴦之後,小仙帕克終於「撥亂反正」,皆大歡喜。全劇浪漫詼諧,別具感官激情。
現年五十七歲的克里斯托弗.馬約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三年曾加盟漢堡芭蕾舞團,因遇上意外受傷而結束其表演生涯。一九八三年他返回故鄉,獲委任為圖爾大劇院芭蕾舞團(Grand Theatre Ballet of Tours)的編導兼總監。其後,舞團改稱作國立編舞中心,其間他替舞團編排了二十多齣舞作。
自一九九三年擔任「蒙芭」的藝術總監迄今,他成功地給舞團重塑鮮明及獨樹一幟的演出風格。馬約曾在接受英國《衛報》的訪問中憶述初到「蒙芭」履新,推出個人創作的舞蹈作品,觀眾反應冷淡,門堪羅雀。那時候,當地觀眾習慣觀賞古典劇目,馬約的破格新穎表現手法跟傳統的劇目大相逕庭。他說:「有些場次,只來了二十位觀眾,另一些場次,根本沒有人來,舞團唯有取消演出。」
「可是,我認為,開始的時候,人不應該總是記掛着將會流失的觀眾數目,而是應該集中精力為將來能吸引到來的觀眾而努力。時至今日,舞團大部分的演出門票均售罄。」
為芭蕾帶來嶄新能量
談及自己的編舞風格,馬約直言他編創的劇目只佔芭蕾舞與當代舞範疇之間的一小片邊界而已(occuping a very tiny border between ballet and contemporary)。他接着解釋說:「我的作品不是以清淡、欠激情趣味作為中心據點,而是為芭蕾舞藝術帶來嶄新的能量、全新可能性的一種方式。我採用一種『溶化』舞蹈編排的方法,以便促使我的作品展現劇目的故事情節多於舞蹈員的技巧造詣(...a way of bringing a new energy, a new possibility to ballet. A way of melting the choreography so that it is more about storytelling than technique)。」
蒙地卡羅芭蕾舞團十一月三及四日晚上八時將於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上演馬約版本的兩幕舞劇《仲夏夜之夢》。主辦單位更於演出前舉行演前導賞(十一月三日晚上七時)及舞蹈工作坊(十一月一及二日)。
有關澳門巡演的門票現已公開發售,澳門售票網http://www.macauticket.com。演前講座及工作坊的詳情及報名方法則可瀏覽澳門文化中心網頁http://www.m.ccm.gov.mo。查詢:(853)2870 0699。
作者按:「蒙芭」澳門演出之後,將於十一月八至十一日移師廣州大劇院搬演馬約編排的新版本《天鵝湖》(L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