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路易.艾黎:中國「工合」之父

時間:2017-10-22 03:15:21來源:大公網

  圖:艾黎(左四)與早期「工合」工作人員在一起。左一為「工合」西北地區主任盧廣綿

  路易.艾黎(Rewi Alley),這個名字源出於新西蘭毛利酋長路易.曼尼亞波托(Rewi Maniapoto)。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這位英勇善戰的酋長,率領毛利人抗擊英國殖民軍。最終,路易的武裝遭到包圍,幾乎彈盡糧絕。當英軍要他們投降時,路易高聲喊道:「我們將一起戰鬥,永遠堅持戰鬥!」

  路易.艾黎終生實踐這一戰鬥口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為抵抗日本侵略軍,他發起中國工業合作運動(Gung Ho),同樣高聲喊出:「一起幹(Working Together)!」

  「工合」創立設想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描述第一次見到路易.艾黎的印象:「面孔被太陽曬得通紅,頭髮亂蓬蓬地豎起」,「他有極強健四肢……兩條巨腿闊步而行,從他那藍色、深邃雙眸中,彷彿可以看到遠方地平線。」

  那是一九二九年夏天,艾黎利用假期,搭火車從北京去綏遠薩拉齊,參加華洋義賑會救災工作。途中,遇上大暴雨,雨水順着破裂車頂流進車內。

  一次長時間停車時,艾黎穿着揉皺的卡其襯衫與短褲,在站台上散步讓衣服吹乾。突然,從站台上一群農民中,走出一個身穿雪白外套、襯衫、短褲與白色長襪的外國人,艾黎多麼驚訝!這個外國人就是斯諾。

  斯諾向艾黎打招呼,以為他是白俄,說:「你英語說得很好。」艾黎講了自己是誰後,斯諾邀請他到貴賓車廂,說他是鐵道部副部長的客人,在進行一次考察旅行。斯諾詢問,是否可讓艾黎上貴賓車廂。胡副部長看了艾黎一眼,斷然拒絕了。於是,艾黎樂得回到難民中間,席地而坐,直到半夜抵達目的地。

  路易.艾黎,一八九七年十二月二日,出生於新西蘭坎特伯雷地區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 the Canterbury plains)一個教師家庭。一九一六年,艾黎加入新西蘭遠征軍,開赴歐洲戰場,兩次負傷並榮獲軍功章。

  退役後,艾黎在北島塔拉納基(Taranaki)合辦牧場,度過六年艱苦歲月。他寫道:「莫瓦蒂亞(Moeawatea)的生活,給我笑對一切艱難險阻的能力。」一九二六年,他經常從各周刊上讀到中國大革命消息,萌生去中國看個究竟的想法。

  這年四月二十一日,艾黎乘船抵達上海,找到上海租界工部局一份工作,先後擔任消防處防火督察、工業科工廠督察長。「最痛苦經歷之一,是看到當時繅絲業體制下,童工所遭受令人難以置信的折磨。」

  一九三三年,在美國記者史沫特萊(Agnes Smedley)引薦下,艾黎在上海莫里哀路孫中山故居結識宋慶齡。他們初次見面,談得非常投機,從此建立終生友誼。這期間,艾黎與中共地下黨建立了聯繫。

  盧溝橋事件爆發時,艾黎正在美國旅行。七月中旬,他回到上海,戰事仍在周圍地區繼續。黃浦江上駛過日本軍艦,可以聞到兩岸焚燒的臭味,楊浦區與虹口工廠區已被炸成平地。隨着冬季來臨,飢餓與寒冷造成的死亡,每月超過一萬人。

  在那些日子裏,斯諾與艾黎一起,多次巡視遭受破壞的市區。斯諾與妻子海倫(Helen Snow)剛從北平來,為英國報紙《每日先驅報》(Daily Herald)報道上海戰況。

  抗戰之前,中國現代化工業集中沿海各省,上海一地佔半數以上。日軍對中國工業恣意破壞,讓艾黎深感沮喪:各工廠除地基外,已蕩然無存,所有的鋼都被弄走,機器扔進廢鐵堆,等待運往日本,或就地製造軍火,中國工業陷於癱瘓。

  隨着戰火蔓延,難民不斷湧入內地,估計有六十萬工人失業,在街頭坐以待斃。艾黎開始思索:如何利用自己工廠督察的實際經驗為抗戰服務?怎樣才能把難民組織起來建立抗戰工業?

  一次討論中,海倫.斯諾突然說:「你看,路易,中國必須有工業。要廣泛發展工業,就得搞一個工業運動。眼下沒有競爭。我認為,路易,你現在做的工作,使上海成為日本人能進一步剝削的好地方。你說你喜歡中國,那你就應該丟掉這個工作,出來做些當前有用的事。中國人是會合作的。」

  斯諾表示贊同。艾黎說,我已經寫了許多有關內地發展工業的材料,但我將按照在整個非敵佔區,建立一系列小工業合作社的設想重新改寫。那天晚上,艾黎打字到半夜,讓辦公室人員打出幾份拷貝。第二天下午,斯諾夫婦又做了一些改動。斯諾把這份文稿,連同多張上海工廠遭到破壞照片,一起送給《密勒氏評論報》(China Weekly Review)主編鮑威爾(J. B. Powell)印刷。

  小冊子主要內容,包括中國生產問題調查及建立工業合作社總戰略。斯諾散發給上海各界人士傳閱。一九三八年四月,第一個工業合作社促進委員會在上海成立,成員有梁士純、胡愈之、盧廣綿、銀行家徐新六等。艾黎制定徽章時,想出一個名稱「工合」,意即「一起幹!」

  取得宋美齡支持

  英國駐華大使阿奇博爾德.克拉克─克爾爵士(Sir Archibald Clark-Kerr)也收到小冊子。斯諾在一次關於「工合」的談話中,贏得了他的同情。

  起初,阿奇博爾德對該計劃能否得到國共雙方贊同這一點沒有把握。但是,當談到宋慶齡百分之百支持,宋子文也答應以私人銀行家身份給予幫助時,他被說服了。

  阿奇博爾德一到武漢,就向宋美齡與澳洲顧問端納(W.H.Donald),兜售這一設想。這兩個人,是國民黨抗日派中強而有力人物。顯然,這個計劃符合宋美齡心意。她說:「把路易.艾黎找來這裏,讓我們把這個運動搞起來!」那天晚上,艾黎登上去香港的「皇后」號(Empress)輪船。宋慶齡告訴他,宋子文將在香港安排好一架飛機,次日送他去武漢。

  在武漢,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孔祥熙的態度半冷不熱。經濟部長翁文灝把艾黎叫去,解釋說中國當然需要工業,但不需要一個合作社工業運動;中國的老百姓親共,把經濟大權放在他們手裏不行。

  一天,孔祥熙在漢口江邊銀行董事會會議室召集一次聚會,找來好幾位長江下游老實業家,端納也參加了。孔祥熙的意思是,在江蘇實業家穆藕初領導下,組成一個委員會,來考慮敵後安全地區建立哪種工業,才是銀行的可靠投資對象。至於戰時「工合」的想法,顯然丟開不提了。

  然而,討論還未開始,宋美齡怒氣沖沖地闖了進來,要艾黎與端納跟她走。下樓來到一間私人會客室,宋美齡讓端納去請孔祥熙下來,衝着他便說:「你已經毀掉我打算進行的每一項計劃。但是,這一次你毀不了。」她要求馬上給「工合」開綠燈,「明天早上,艾黎必須得到全部授權。」

  第二天早上,授權果然到手,工作就此開始。周恩來對「工合」十分熱心。在武漢東湖寓所,艾黎第一次見到他。周恩來說,既然採取行動權力在國民黨手上,我最好找主要抗日派人士,使他們接受這個想法,能去延安與新四軍根據地固然好,但只能作為全面計劃一部分,當前主要是拉住國民黨抗戰。最好能取得國際上對抗戰支持,國民黨對此十分在乎。

  周恩來認為,如果把有崇高威望的愛國民主人士吸收到領導位子上,是最好不過。這樣,「工合」才不會成為一個官僚機構。周恩來還派王炳南,參加「工合」早期許多會議。

  博古幫助制定政策。有一次,武漢酷熱一天過後,艾黎正在洗澡,博古來了,不等艾黎穿好衣服,就坐在澡盆邊上,談論當前形勢。他說,敵人大概會進一步深入西北地區,這樣,八路軍就將佔領農村,與侵略者展開游擊戰。因此,武漢工業要盡量搬到西北。

  一九三八年八月五日,中國工業合作社協會在武漢成立。宋美齡任名譽理事長,孔祥熙任理事長,艾黎任代理總幹事。同時,國民政府任命艾黎為行政院技術顧問,組織「工合」運動。

  艾黎提議,由約瑟夫.貝利(Joseph Bailie)學生─劉廣沛擔任總幹事。孔祥熙同意了。協會成立後,艾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武漢工業撤往西北。他指出,趁現在火車尚能開往西安,必須馬上做。對此,翁文灝極力反對,但宋美齡支持。

  最後,國民黨軍事總部每天派六列火車,擔負撤出工廠任務。申新第六棉紡廠一直撤到寶雞,其他兩個紡織廠撤到西安附近。大部分小廠機器,都送到西安以西蔡家坡。

  「工合」中央總部初具規模後,在寶雞成立第一個地區辦事處。盧廣綿是負責人,幹得很出色。七個鐵匠組成寶雞第一家合作社。此後,利用遷到當地一部分工廠設備,只用了兩個星期,又組織起十多家。三個月內,就有製鞋,生產食品、毛毯、毛巾、藥棉及紗布的合作社。

  一個灰白頭髮的河南農民,帶領一群難民逃到寶雞。有人出主意,叫他去找「工合」。他壯着膽子去了,說他那夥人都會織布,原以為會遭到當官的一口回絕,沒想到被告知馬上可以造織布機、蓋住棚,並可先拿到一筆貸款。他絕處逢生,趴在桌上哭了。一連幾年,這家合作社辦得很好,生意興隆。

  提起寶雞的工作,宋美齡常誇艾黎說:「依格寶雞(你的寶雞)。」

  延安會見毛澤東

  艾黎選定贛州作為東南辦事處所在地,開始為時六年的「工合」實地工作第一階段。

  一九三九年初,艾黎去香港,從宋子文那裏,弄到一筆二十萬元法幣的中國銀行貸款。隨後,他帶着一大批材料與幾個中國人一同動身去廣州。第二天,搭火車北上韶關。

  贛州,位於贛南貢水與贛江交匯處。一行人從韶關乘公共汽車,途經南雄,翻過梅嶺山區,經過大余、南康,到達贛州。初到贛州,住進一家瀕臨倒塌的小客棧裏,那裏正流行登革熱,大家全都染上了。

  在「工合」浙皖區辦事處主任孟受曾幫助下,經過三個多月籌備,東南地區辦事處宣告成立。此後一年多,僅在贛州及附近地區,建立約一百三十多家合作社。難民們被組織起來,在機械、造船、印刷、紡織、製革、製鞋、毛巾、襪子、磚瓦等各行業合作社工作。一種發展戰時經濟氣氛,很快在贛州傳播開來。

  一九三九年一月,艾黎從東南地區赴重慶,開始對西北「工合」視察旅行。武漢已經陷落,「工合」總部也遷往那裏。

  艾黎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請王炳南幫忙安排去延安。王炳南說,一個印度援華醫療隊車隊,即將離開重慶前往延安。三個星期後,艾黎跟隨車隊抵達。

  在延安,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同意設立一個中國工業合作社指導站,正在開挖五孔窰洞,作為辦公地點。毛澤東會見艾黎,進行一次長時間談話。艾黎用上海話,夾着南方話與他交談,介紹合作社最近工作情況。毛澤東仔細傾聽,啟發艾黎多講。對江西瑞金地區情況,他尤其感興趣,聽後說:「我們現在只是暫時把那些地方『借給』國民黨。」

  艾黎借用印度醫療隊救護車前往榆林。延安「工合」幹部李志成在那裏設立一個事務所。從榆林回來時,艾黎又冷又餓。天氣寒冷,車子繞行於沙丘之間,道路前方通過一條黃土山谷,路邊河床結了堅冰。

  一九三九年底,艾黎從西安返回延安。在祝賀吳玉章生日聚會上,艾黎又見到毛澤東,聽他講話。那天天氣奇冷,風雪從艾黎近旁破窗戶颳進來。不久,陝甘寧邊區舉行第二屆工農業展覽會,延安「工合」合作社一百多種工業品在會上展出,使邊區人民看到自己有力量,打破日軍經濟封鎖。

  一個大雪紛飛夜晚,艾黎被叫到毛澤東住處談話。毛澤東舉止沉着,在昏暗燈光下,身影似乎充滿整個屋子。他對「工合」工作給予鼓勵,要求設法支援在晉西北打游擊的賀龍。他說,實際上「是農民在打仗,農民在戰爭中首當其衝。」

  此時的「工合」,已成為跨越國共兩黨的組織。從某種意義上,維繫了統一戰線。毛澤東派劉鼎等人,從延安到寶雞、雙石鋪,推動西北「工合」運動。他們認為,日本人看來很可能要向寶雞進軍,果真如此,陝北八路軍一定會佔領秦嶺山區,以便處於日軍側翼,雙石鋪將成為一個工業與游擊中心。

  艾黎得知,賀龍軍隊急需製造手榴彈。他考慮,設法從晉東南陽城地區送去一些煉鐵工人,帶一些錢創辦鑄鐵翻砂廠。

  為此,艾黎與洛陽八路軍辦事處聯繫。當時,辦事處是一位袁姓東北大漢領導。通過設在洛陽的晉豫「工合」事務所,艾黎約他在澡堂見面,一邊洗澡,一邊談問題,並在吃晚飯時繼續討論。這時,國民黨特務全都跑來了。原來,這個姓袁的已投靠國民黨,把他所知道的事情,統統告發了。他的變節,使許多人送命。這也成為一九四二年,艾黎被解除行政院職務的主要原因之一。

  (路易.艾黎系列之一,圖片由全國友協提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