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章氏家族齊聚上海六小齡童藝術館,紀念七齡童逝世五十周年暨「章氏猴戲」創立七十周年
【大公報訊】記者夏微上海報道:為紀念紹劇藝術大師七齡童逝世五十周年暨「章氏猴戲」創立七十周年,七小齡童、小七齡童、六小齡童等日前齊聚上海六小齡童藝術館,回憶七齡童對紹劇所做的貢獻,並向丹麥駐上海副領事等嘉賓介紹館藏、「章氏猴戲」以及西遊文化。
新猴王或不姓章
一部《西遊記》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造就了一批藝術大師。然而,近年來隨着一些扮演者的相繼離世,猴王的老去成了人們不願面對卻不得不正視的問題。不過,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的女兒並未繼承衣缽。對此,他直言:「我的下一代已經沒有從事藝術表演的了,所以很多人會問孫悟空、豬八戒怎麼辦。猴戲不姓章,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所以希望有更多的朋友願意來交流學習,我們會毫無保留地把我們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告訴他們,下一代新猴王的出現或許就不姓章了。」
不僅如此,六小齡童反覆強調,在中國並非只有章氏猴戲,還有很多成功典範,而且猴戲不保守。他回憶道,七齡童在世時總會和他說要博採眾長,「據我所知,伯父和我爸爸,他們兩位都沒有正式拜過師,但他們是『人皆我師』,認為各派都可學,但最終要創造出一個章氏的孫悟空和豬八戒。」他稱:「我拍《西遊記》的時候,爸爸用135的膠片給我拍了一千多張孫悟空的造型,但是卻讓我到了劇組一定要聽導演的要求,不是說父親讓我怎麼樣就怎麼演,如果那樣,猴戲就沒有發展了。」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六小齡童,很多人了解章氏猴戲,可「七派豬戲」卻少有曝光,但事實上,章家不僅出猴王,悟空的師弟八戒也始終常伴左右。
七齡童作為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原始編劇、原始導演,劇中扮演豬八戒,人謂其表演「形神兼備,笨扮巧演,諧而不俗,妙趣橫生」,被大家譽為「七派豬戲」、「天下第一豬」等。六小齡童說:「值得伯父欣慰的是,長子七小齡童接他的班繼續在紹劇中扮演豬八戒,成為『七派豬戲』的正宗傳人。次子小七齡童在猴戲表演上頗得我父親六齡童的神韻,成為『章氏猴戲』的嫡派重要傳人,也是業界公認的紹劇著名武生藝術家。」
致力推西遊文化
如果說六小齡童的前半生是在傳承「章氏猴戲」,那麼他的後半生就是在弘揚西遊文化,從二○○二年開始,他已在三十個省、市、自治區的四百多所中小學及幼兒園,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法國巴黎第六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泰國崇聖大學、越南河內文化大學、緬甸仰光文化大學等國內外大學及新加坡道教學院進行了二百多場次的講演。
不僅如此,在其看來,猴王形象的傳神刻骨離不開戲曲藝術的薰陶和磨煉,並直言只有戲曲班子出身的人才能演好孫悟空。六小齡童坦言,如果自己的時間精力夠,想要拍攝一部猴戲戲曲電影,輔以高科技手段精緻地呈現二十世紀六十年前的傳統藝術,吸引更多年輕的觀眾。
將赴美演魔幻片
《西遊記》後,西遊題材或孫悟空題材的電視劇電影眾多,可觀眾始終在期待六小齡童再披戰袍,刷新經典。所以當中美合拍3D魔幻片《敢問路在何方》將由六小齡童擔任主演時,呼聲與期待不絕於耳。六小齡童向記者透露,今年十月底,他就將赴美拍攝。
六小齡童難掩興奮,還表示希望「趁着還能動、還能演的時候把它做得更好」,不過他也曾直言,孫悟空的樣子、表演風格、基調都不會變,西遊文化精髓也不會改變,不能喧賓奪主,藝在先技在後,技術是為內容服務的。
據悉,當時美方製片人找到六小齡童時曾對他說:「美國高科技可以將任何東西復原成和真的一樣,但是章先生這雙眼睛我們做不出來。」所以,是次六小齡童前往美國拍攝,主要將在眼神的表現力上下工夫,為猴王點睛。
圖片由大公報記者夏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