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四地藝術家聯展水墨

時間:2017-10-13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圖:周伯林(左起)、鄒進賢、王秋童、楊勇、朱挺、冉多文、方楚雄、楊濤、吳秀華為展覽開幕剪綵/大公報記者謝敏嫻攝

  【大公報訊】記者謝敏嫻、劉毅報道:由榮寶齋(香港)、香港中國畫學會、深圳畫院共同主辦,中聯辦宣文部支持的「藝術中國 人文香江──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現正於榮寶齋香港分店舉行,展出二十二位來自內地、香港、澳門、台灣的中國畫名家,合共約四十五幅佳作,其中特邀作品有本地水墨大師王無邪《陝北寫生》、台灣畫家江明賢《玉山初曉》、中國美協理事董小明《風山水起》等。展期至本月十七日。

  該展覽於昨日下午開幕。開幕禮由榮寶齋(香港)總經理周伯林主持,主禮嘉賓包括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朱挺,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香港時代衛視國際傳媒集團董事局主席、港澳傳媒華語國際台台長冉多文,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方楚雄,香港中國畫學會會長王秋童,中國文化管理協會上海辦事處秘書長鄒進賢,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楊濤,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吳秀華。

  東西問道 內涵豐富

  朱挺致辭時表示,今次展覽是榮寶齋(香港)再次為港澳台地區的藝術家搭建良好的展示平台;香港是全世界藝術品交易三大市場之一,與紐約、倫敦齊名,而榮寶齋在推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當代藝術中,一直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香港畫家王無邪為是次畫展特邀畫家,他曾道,「東西問道,我的起點不全在東方,也不全在西方,我追尋的不全在東方,也不全在西方。迂迴而行,反覆思變,構成我半世紀的藝術歷程。」王無邪是次展出作品《陝北寫生》恰有此況味,雖為中國景致,充滿東方特色,卻也蘊含西方作畫理念,予人「亦中亦西」觀感的同時,又有中國水墨畫之豐富內涵。

  筆墨抽象 耐人尋味

  王秋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伴隨時間流逝,我越發明白越簡單越好,越難以創作。例如我這次的作品《香江夜景》,就是採用抽象、意象手法進行表現。」畫中,維港夜景淹沒在一片紅色的萬家燈火裏,展現這座城市的另一面,簡單卻富表現力。在他看來,今時今日,水墨的當代性尤為重要,正所謂「筆墨當隨時代」。作畫時,要不斷探討,筆墨的「當代性」就會自然而然發生。他又指着董小明畫作《風生水起》時道:「這幅畫作不見筆觸,全靠意境,抽象、簡單,卻已給人浩然之氣,實屬難得。」

  香港畫家黃孝逵認為寫生對發揚中國當代水墨必不可少,他的作品《雨過清水居》即取自其居所周邊,色塊、筆墨、短線細膩地匯於畫中,如此質感加上留白意境,既如峰巒重聚,亦如波濤翻滾,耐人尋味。黃孝逵說:「我很尊敬八大山人朱耷的畫作,也只限於觀,而非臨摹,因為臨摹他們的作品,未必能跳出前人框架,久而久之反成束縛。」

  畫家益行今次展出的作品《紫氣冬來》,構圖抽象,色彩鮮明,氣韻悠然,細節之處比如地標建築中銀大廈隱於畫中,饒有趣味。益行介紹說,該作品描繪香港繁忙的都市景象,是表達她對香港的第一印象。在她眼中,香港是一座色彩繽紛的城市,故運用明亮色彩點綴於水墨之間,使之渾然一體。

  台灣畫家江明賢也如黃孝逵一樣,以寫生為基礎,在構圖、形式與題材上,融合近代中西美學精神,譬如展出《玉山初曉》即是取自台灣當地的著名山峰。

  展覽詳情可電二一八七三○八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